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表明中国奉行的政策是
A.“一边倒” |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C.“另起炉灶” | D.对外开放 |
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
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
1555年,德意志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这说明( )
A.新教与旧教矛盾消除 | B.路德教派获得了合法地位 |
C.路德教派取代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 D.基督教在德意志的地位下降 |
1525年7月,路德与一位曾经当过修女的姑娘喜结良缘。这个消息传开以后,引起轩然大波。在罗马,人们怒不可遏。路德的一位朋友也担心这一举动可能损害他的威信。但是,路德就这样跨出了转向市民生活的第一步,不少宗教界人士随之纷纷仿效。这不能说明()
A.路德主张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
B.路德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非凡的胆识 |
C.宗教改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
D.宗教改革后,宗教不复存在 |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宗教改革家主张()
A.对上帝的信仰才能使人得救 | B.在教会的指导下阅读《圣经》 |
C.依靠个人的善行来赎罪 | D.世俗政权服从天主教会 |
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 B.否定基督教 |
C.宣扬《圣经》精神 | D.否定教皇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