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是官僚体制,而官僚体制的主要内容是官僚的选拔和权力的制衡问题。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权力的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废分封,置郡县 |
| B.组成决策机构“中朝” |
| C.废丞相,设内阁 |
| D.确立三省六部制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两个伟大人物进行了两次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列宁在苏俄采取新经济政策,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二者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A.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
| B.都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
| C.都符合本国当时的实际需要 |
| D.都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写道:“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此言针对的是()
| A.斯大林模式经济方面的弊端 | B.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 |
| C.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弊端 | D.戈尔巴乔夫的失败 |
斯大林模式是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苏联实行的又一个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以下对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成标志着这一模式确立 |
| B.主要内容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
| C.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惟一模式 |
| D.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新型工业化模式 |
戈尔巴乔夫在辞职演说里谈到:“所有局部的改革(已为数不少)均先后以失败而告终。”这些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没有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 | B.与美国争霸拖垮了苏联经济 |
| C.历次改革在政策上缺乏延续性 | D.一些领导人政治生活的僵化 |
20世纪50年代起,苏联领导人针对斯大林模式的诸多弊端先后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下列符合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是()
①改革的重点在工业方面②改革的重点在农业方面③个人独断专行,未对斯大林功过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④改革中注意运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