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为《近代中国女工比例与行业表》,推动这一时期女工群体出现的原因有
时间 |
产业女工人数 |
占总产业工人比例 |
行业 |
1920年 |
16.7万 |
40.5% |
集中在缫丝、纺织、烟草、火柴等行业 |
1930年 |
37.4万 |
31.7% |
|
1933年 |
24.3万 |
48.7% |
①传统男耕女织经济模式开始瓦解,妇女成为自由劳动力
②国民政府能重视经济发展,民族工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③断发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推行,提升了妇女劳动能力
④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振甫先生致力于两岸关系凡一十四年,夙慕屈平词赋,常怀国家统一,私志公义,每与道涵相契。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一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庶几可告慰先生也。”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两度提及的“九二共识”指的是:()
A.和平统一祖国 |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C.“一国两制”原则 | D.加强两岸合作交流 |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
根据中国现代国情,党和政府在某些地区实行了特殊的政策,特别行政区、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
D.都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自主权 |
在长征途中,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挽救了革命危亡,中国革命能够转危为安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 |
B.国民党放弃了对共产党的进攻 |
C.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逐步变得成熟起来 |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放松 |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布尔什维克提出“我们不要战争,我们要土地”的口号,在后方按现有成年男子分得土地,前线参战的士兵担心失去分得土地的机会,离开军队逃回家分土地,临时政府对德国的战争也难以为继了。此事反映了
A.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实行土地公有制 |
B.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一致对德国作战 |
C.此土地政策对结束俄国与德国的战争起了重要作用 |
D.布尔什维克和临时政府一致同意结束对德国的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