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是绿色植物体内能量转换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A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其中[H]来自于____________;
(2)图中B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此过程发生的场所是在_______________。
(3)图中C表示的过程为___________;
这里产生的CO2是在____________阶段形成的,产生的部位是          
产生的水是在___________阶段形成的,产生的场所是在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研究水稻D基因的功能,研究者将T-DNA插入到D基因中,致使该基因失活,失活后的基因记为d。现以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统计母本植株的结实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编号
亲本组合
结实数/授粉的小花数
结实率

♀DD×♂dd
16/158
10%

♀dd×♂DD
77/154
50%

♀DD×♂DD
71/141
50%

(1)表中数据表明,D基因失活使________配子育性降低。为确定配子育性降低是由于D基因失活造成的,可将________作为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到________(填“野生”或“突变”)植株的幼芽经过________形成的愈伤组织中,最后观察转基因水稻配子育性是否得到恢复。
(2)用________观察并比较野生植株和突变植株的配子形成,发现D基因失活不影响二者的________分裂。
(3)进一步研究表明,配子育性降低是因为D基因失活直接导致配子本身受精能力下降。若让杂交①的F1给杂交②的F1授粉,预期结实率为________,所获得的F2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
(4)为验证F2植株基因型及比例,研究者根据D基因、T-DNA的序列,设计了3种引物,如下图所示:

随机选取F2植株若干,提取各植株的总DNA,分别用引物“Ⅰ+Ⅲ”组合及“Ⅱ+Ⅲ”组合进行PCR,检测是否扩增(完整的T-DNA过大,不能完成PCR)。若________,则相应植株的基因型为Dd;同理可判断其他基因型,进而统计各基因型比例。
(5)研究表明D基因表达产物(D蛋白)含有WD40(氨基酸序列),而通常含有WD40的蛋白都定位在细胞核内。为探究D蛋白是否为核蛋白,研究者将D基因与黄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同时将已知的核蛋白基因与蓝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再将两种融合基因导入植物原生质体表达系统,如果________,则表明D蛋白是核蛋白。

为研究油菜素内酯(BR)在植物向性生长中对生长素(IAA)的作用,科研人员以拟南芥为材料进行了如下实验。
(1)BR作为植物激素,与IAA共同________植物的生长发育。
(2)科研人员在黑暗条件下用野生型和BR合成缺陷突变体拟南芥幼苗进行实验,三组幼苗均水平放置,其中一组野生型幼苗施加外源BR,另外两组不施加,测定0~14 h内三组幼苗胚轴和主根的弯曲度,结果如下图所示。

①上述实验均在黑暗条件下进行,目的是避免光照对________的影响。
②由实验结果可知,主根和胚轴弯曲的方向________。施加外源BR的野生型幼苗的胚轴、主根在________h时就可达到最大弯曲度,BR合成缺陷突变体的最大弯曲度形成的时间较其他两组________,说明________。
(3)IAA可引起G酶基因表达,G酶可催化无色底物生成蓝色产物。科研人员将转入G酶基因的野生型和BR合成缺陷突变体植株主根用含有无色底物的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野生型植株主根的蓝色产物分布于分生区和伸长区,而BR合成缺陷突变体植株主根的蓝色产物仅分布于________,说明BR影响IAA的分布,推测BR能够促进IAA的________。由于重力引起水平放置的幼苗主根中近地侧和远地侧IAA浓度不同,________侧细胞伸长较快,根向地生长。
(4)为验证上述推测,可进一步检测并比较野生型和BR合成缺陷突变体植株主根细胞中________(填“IAA合成基因”或“IAA极性运输载体基因”)的表达量,若检测结果是野生型植株主根细胞中该基因表达量________BR合成缺陷突变体,则支持上述推测。

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基因;而cDNA文库中含有生物的基因。
(2)若要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出所需的耐旱基因。
(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是否得到提高。
(4)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同学们为了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
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下表所示,实验步骤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问题:

(1)简述土壤中可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方法及原理: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细菌合成的将尿素分解为,pH升高,使指示剂变为红色。
(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目的菌,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
(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实验中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
(4)如图是利用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5)关于如图的操作方法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边灼烧灭菌。
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
C.在5区域中才可以提到所需菌落。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下表是生态学家收集到的某湖区几种生物的食物关系(“√”表示存在食物关系)。请据下表和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条食物链,在该食物网中鲫鱼占有个营养级。
(2)若由于某种原因螺蛳全部死亡,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
(3)假如鲫鱼的食物有1/5来自轮虫,1/5来自螺蛳,1/5来自水草,2/5来自绿藻,能量流动效率按10%计算,该鲫鱼增重2 kg需消耗绿色植物kg。
(4)上面右图是对某地引进经济鱼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绘出的种群增长速率曲线。调查该经济鱼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t0、t1、t2三个时间相比该经济鱼的种群数量最大的时间是
(5)鸡粪是优良的鱼类饲料,适量的投入可以给鱼提供食物,从而提高鱼的产量。鸡粪中的碳元素只能以形式流向鱼。向河流中少量投入鸡粪对生态系统不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因为该生态系统具有
(6)据研究表明绿藻含有人体所需的几乎全部的营养成分,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绿藻的这方面价值属于使用价值;绿藻在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方面的价值属于使用价值(该小题的两空只需填写“直接”、“间接”或者“潜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