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洪武十七年(公元l384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日之间,收到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奏折就有1660份,其中反映的事件共有3391件,要求皇帝亲自批答是不可能的。为此朱元璋
A.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
B.确立内阁制 |
C.设殿阁大学士以以备顾问 |
D.创设军机处 |
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为我国经济改革提供的历史教训是
A.冲破传统观念束缚 | B.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
C.未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 D.发展重工业 |
下列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同当时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基本适应,在苏联初期和二战时期起了重要作用②这种体制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导致个人崇拜和大清洗运动的出现
③二战后成为苏联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严重障碍
④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②③④ |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其中最具有社会
主义性质的是
A.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废除旧的等级制度 |
B.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
C.接管银行、铁路,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
D.组建红军,签订《布勒斯特和约》 |
俄国十月革命进程中出现过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标志这一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A.二月革命的爆发 | B.《四月提纲》的提出 |
C.七月流血事件的发生 | D.十月革命的胜利 |
对下图反映的史实的评价正确的是
A.新经济政策的继续 |
B.基本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C.挫伤了农民积极性,导致了农业生产落后 |
D.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