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I、II、III分别是一些高等生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属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是图 , 该细胞处于的时期是 ,该植物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是 条,含有DNA分子 个。
(2)III图细胞所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此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之比为 。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结合下面关于溶酶体(一类含多种水解酶、具有单层膜的囊状细胞器)发生过程和“消化”功能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器a、b、c、d膜结构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等。
(2)b是刚形成的溶酶体,它起源于细胞器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e是由膜包裹着衰老细胞器d的小泡,而e的膜来源于细胞器c。由图示可判断: c是____________,d是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组别 |
材料 |
实 验 条 件 |
观察内容 |
A |
大豆匀浆 |
双缩脲试剂 |
溶液颜色 |
B |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
0.9%NaCl溶液、8%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 |
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
C |
浸泡过的花生种子 |
清水、苏丹Ⅳ、50%酒精 |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
D |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
蒸馏水 |
细胞吸水涨破 |
(1)A组实验中,所使用的双缩脲试剂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___实验结果是呈___________色。
(2)B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组实验的目的是检测花生种子中含有脂肪,50%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在实验D中细胞吸水涨破后,可获得细胞膜。实验中以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为材料提取细胞膜的优点是与其他的动物细胞相比,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他们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量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 。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有 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取 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 的变化。
③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a 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的图解如下,请据图回答
(1)图中A是 ,其产生的部位是 。
(2)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 ,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 。
(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发生了图中的 过程。而马铃薯块茎储藏久了却没有酒味,其原因是马铃薯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了图中 过程。
(4)粮食储藏过程中有时会发生粮堆湿度增大现象,这是因为 。
(5)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等量的CO2,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 。
生物体细胞内的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即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能通过,其他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1)如图表示培养液中O2含量对小麦幼苗吸收K+的影响曲线,据图回答:
①小麦幼苗吸收K+的方式是____ ____。
②培养液中O2含量对K+吸收速率影响最大的是图中________段。
③d点后K+吸收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探究膜的选择透过性,进行了如下实验:
试管编号 |
A |
B |
清水 |
— |
2 mL |
盐酸 |
2 mL |
— |
红色花瓣 |
2 g |
2 g |
现象 |
盐酸呈红色 |
水无色 |
①A试管内盐酸呈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此实验设计中应注意的原则有 、 和对照原则。
③此实验主要验证了哪些膜的选择透过性? 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