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温度下进行反应:COCl2(g)Cl2(g)+CO(g),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COCl2(g),反应过程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见下表:
t/s |
0 |
2 |
4 |
6 |
8 |
n(Cl2)/mol |
0 |
0.30 |
0.39 |
0.40 |
0.40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0~4s容器内的压强逐渐增大
B.生成Cl2的平均反应速率,0~2s比2~4s快
C.8s时向容器中再充入一定量的氦气,反应速率又会加快
D.该条件下,COCl2的最大转化率为40%
下列条件中,锌和硫酸开始反应时放出氢气的速率最大的是
选项 |
金属 |
酸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
温度/℃ |
A |
2.4 g锌片 |
3 mol·L-1硫酸50 mL |
40 |
B |
2.4 g锌粉 |
1 mol·L-1硫酸200 mL |
30 |
C |
2.4 g锌粉 |
3 mol·L-1硫酸50 mL |
40 |
D |
5.6 g锌片 |
3 mol·L-1硫酸100 mL |
30 |
干电池原理示意图如下,电池总反应为:Zn+2NH4+=Zn2++2NH3↑+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为电池的正极 |
B.Zn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
C.Zn2+移向该电池的负极 |
D.反应2NH4++2e-=2NH3↑+H2↑在负极上发生 |
某学生用锌片、铜片、发光二极管、滤纸、导线等在玻璃片制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当滤纸用醋酸溶液润湿时,二极管发光。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上的电极反应:Cu2+ + 2e- = Cu |
B.外电路中电子由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
C.电池工作时电能直接转化为化学能 |
D.该电池工作时,若有13克锌被溶解,则铜片上产生标况下4.48 LH2 |
下列事实不能用电化学理论解释的是
A.镁片不用特殊方法保存 |
B.镀锌的铁比镀锡的铁耐用 |
C.轮船水线以下的船壳上装一定数量的锌块以保护船体 |
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时,滴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后速率加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