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用图12装置(固定装置未画出)测定含有杂质的镁带中镁单质的质量分数(杂质与酸接触不产生气体)。实验过程是:

①取一段镁带样品,准确称得其质量为0.040g。
②往量气管内装水至低于刻度“0”的位置。按图12所示(未装药品)装配好仪器。
③检查装置气密性。
④在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稍倾斜试管,将用水湿润的镁带小心贴在试管壁上,塞紧橡皮塞。
⑤调整量气管液面,使两边的液面保持同一水平,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⑥把试管底部略为抬高,使镁带与稀硫酸接触完全反应。
⑦待冷却至室温后,再次记录量气管中液面位置。
⑧算出量气管中增加的气体体积为23.96mL。
已知:同温同压下,不同气体混合后体积等于混合前各气体体积之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能否用托盘天平称量0.040g镁带样品        。(填“能”或“不能”)
(2)若不改变温度,如何用较简单的方法检查图12所示装置的气密性?
                                                                 
(3).经换算,该实验获得的氢气质量为0.0020g。该镁带中单质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4)实验过程⑦中再次记录量气管的液面位置时,试管中留有氢气,是否会影响实验最终结果        (填“是”或“否”)。理由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同学看到装有薯片的包装袋总是鼓鼓的,里面充有气体,他进行了如下探究:

(1)他提出的问题是
(2)其他同学一致认为该实验方案是不合理的,正确的实验方案是:将收集的气体,观察现象。

我们已经学完了初中化学第六单元,请你和兰兰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1)选择药品。兰兰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①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不选择第③组药品的原因是
(2)选择装置。通过对制取氧气装置.的分析,她选择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你认为她选择的依据是
(3)制取气体。将药品装入所选装置制取气体,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验满方法是
(4)气体检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因此她确定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她的检验方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交流讨论】
(1)改进后的装置(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装置(图三)与图二相比,其优点是
(2)实验结束时,小晶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倒置试管,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且接近试管容积1/5(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你是否同意她的说法?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知识运用】我国的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对
以下成语进行解释:
杯水车薪;釜底抽薪。由于温度不能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所以不能灭火

探究性实验是验证化学理论的一种主要方式,也展示了化学的无穷魅力。

【提出问题】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自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查阅资料】①已知KClO3分解产生氧气和KCl; ②KClO3和KCl都能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③MnO2与浓盐酸在加热时能产生黄绿色的Cl2.
【设计实验】
实验一、取两份质量相等(约5克)的KClO3分别放入两只大试管(分别标记A和B)中,往B试管中加入质量为1.0克MnO2的,然后按图所示组装好仪器,加热。结果发现加了MnO2的装置收集满一集气瓶的气体所用的时间要少。

实验二、待装置完全冷却之后,将B管中物质置于烧杯中加水溶解、过滤;再将滤出物干燥、称量得质量约为1.0克。
实验三 、取少量滤出物与浓盐酸置于反应装置中(放在通风橱中),加热;有黄绿色气体产生。根据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说明加了MnO2之后,KClO3分解的速率更快,写出这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何验证集气瓶中的气体为氧气
(2)通过上述三个实验能说明
(3)某同学用KClO3和KMnO4的混合物加热,发现产生氧气的速度也很快,该同学就断定KMnO4在KClO3分解反应中也能起催化作用,你认为这同学的判断对吗?;为什么?
27.(每空1分,7分)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Mg、Cu、Fe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开展了一下以下探究活动。
(1)进行试验,获得结论。完成如下实验报告,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Fe丝浸入CuSO4溶液中
Fe丝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金属活动性:Fe_ _Cu(填“>”或“<”)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_反应。



将Mg和Cu分别在空气中灼烧
发现镁能剧烈燃烧,而另一种不能
金属活动性:Mg_ _Cu(填“>”或“<”)



分别将Mg和Fe放入_________中,观察现象
观察到_(填元素符号)产生气泡的速度较慢
金属活动性顺序:Mg>Fe

(2)反思与交流。经过讨论,该小组同学一致认为:比较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快慢,有两种测定方法:
方法1是在相同时间内测量氢气体积的大小。若用右图所示装置测量,则接口c应与______(填“a”或“b”)相连。
方法2是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氢气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结合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b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上图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3)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上图字母)。
(4)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探究物质性质。

①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进行的实验是(填字母)。
a.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②当打开K2、关闭K1时,可以利用工、Ⅲ装置制得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应向烧杯的水中加入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