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让蜡烛B与A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如图)。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 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填“实”或“虚”)
小雪和小红利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钩码等实验器材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一起组装好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分别记下了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1)由图可知拉力大小为 N。实验中弹簧测力计沿_______方向______移动15cm,则钩码上升的高度为 cm,已知每只钩码重1N,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可以少上述器材中的________这一实验器材。
(2)若小红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并由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为0.9N,同时小雪用用刻度尺测出钩码提升的高度为0.1m,以上测量准确无误,其他被测物理量和计算的数据如表:小雪和小红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于100%,原因________________.(3)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际为 。
如图甲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能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 的关系。
(2)该实验中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在 (选填“A”或“B”)位置时的动能,该动能是由 能转化而来的。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 (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4)为了模拟研究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实验:将A、B两个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高分别为hA、hB的位置滚下(mA<mB,hA>hB),推动小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根据sA>sB,证明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汽车超速带来的安全隐患越大。小红认为他这样设计实验得出的结论有问题,理由是: 。
如图甲,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
(1)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加入初温相同、 相同的水和煤油(ρ水>ρ煤油)。选用相同电加热器的目的是:使水和煤油在相同时间内 。
(2)根据图乙水和煤油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可判断出a物质是 ; 吸热能力强。
(3)本实验采用的主要物理研究方法是 法。
【探究名称】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中
【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们连接的简单的电路中接入了一个“神秘盒”后,如图23所示,闭合开关,小灯泡变得更亮了,接着老师又对盒内的某个元件进行操作后灯却慢慢变暗了。针对此现象小明想小灯泡先变得更亮是因为老师在“神秘小盒”内接有 ,小灯泡后来变暗则是老师对盒内的 进行了操作,才使得小灯泡中的电流发生了变化。于是他想:电路中的电流受电压和电阻的影响,那么电流与电压、电阻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进行猜想】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同学们作出了如下两个猜想:
猜想一:导体中的电流可能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猜想二:导体中的电流可能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设计并进行实验】
为了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应控制 不变。小宇利用如图24所示的电路,通过改变干电池节数的办法获得多组数据。小杰利用图25所示的电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也获得了多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R1=5Ω |
R2=10Ω |
R3=20Ω |
||||||
实验序号 |
电压U/V |
电流I/A |
实验序号 |
电压U/V |
电流I/A |
实验序号 |
电压U/V |
电流I/A[ |
1 |
1 |
0.20 |
4 |
1 |
0.10 |
7 |
1 |
0.05 |
2 |
2 |
0.40 |
5 |
2 |
0.20 |
8 |
2 |
0.10 |
3 |
3 |
0.60 |
6 |
3 |
0.30 |
9 |
3 |
0.15[ |
【分析与论证】略
【评估】(1)小宇与小杰的方案相比, 方案好些,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2)小杰利用三个电阻分别进行三次实验的目的是 。
(3)图甲是小杰利用电阻 (选填R1、R2或R3)的实验数据画出的图象;乙是利用上表中实验序号 的数据画出的图象。
小明、小红两同学学习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知识后,发现电流与水管中的水流相似、电压与水压差相似,小明同学提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可能与水管对水流阻碍作用相似,随后小红同学便提出:导体的电阻可能跟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且在常温下选用手头拥有的长度、横截面积不同的铝丝接入电路的MN两点间,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后计算出阻值,将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中。
⑴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可得出的定性结论是:常温下,铝丝长度相同,铝丝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______。
⑵分析比较_________(选填“表一”或“表二”)的相关数据可得出的定量结论是:常温下,铝丝横截面积相同时,铝丝的电阻与长度成______比(选填“正”或“反”)。
⑶请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表二的相关数据,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1与5)、(2与4)或(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常温下,铝丝长度与横截面积的____ __相同,电阻相同。
(b)进一步分析比较(1与5)、(2与4)和(3与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是:常温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他们继续分析表一和表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发现无法得到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的关系,需添加的器材为________(选填“导体甲”、“导体乙”、“导体丙”)。
器材:导体甲长度为0.2米、横截面积为0.4毫米2的镍铬合金丝
导体乙长度为0.2米、横截面积为0.2毫米2的铝丝
导体丙长度为0.45米、横截面积为0.3毫米2的康铜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