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燃后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的,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探究与反思】
打火石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 ,这种蜡烛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 。
【实验探究】吹不灭的蜡烛芯内的金属可能是镁、铝、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请你继续探究并完成下列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实验 |
操作步骤 |
现象 |
结论 |
1 |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
打火石是银白色 |
|
2 |
|
|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 |
3 |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 |
有红色物质析出 |
该金属一定是镁 |
【分析思考】
(1)请写出“实验3”中可能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
(2)有同学认为通过“实验3”中现象不能证明烛芯内的金属一定是镁,因为
。
(3)针对以上实验,如果你能设计一个合量的实验方案来进一步验证这种金属,另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
如图为KNO3、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10℃时KNO3的溶解度 (填“<“、“=“或“>”)NaCl的溶解度。
(2)80℃时140g KNO3溶于100g水中形成的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再现结晶过程:
本实验条件下,影响析出晶体质量多少的主要因素是 、 。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溶液与MnO2制取O2,该反应中MnO2是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E装置收集O2,当 时,开始收集。
(3)实验室可用Zn粒与稀硫酸制取H2.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该装置优点为 。若要收集干燥的H2,应将生成的H2依次通过F、D装置,F装置中盛放的液体是 (填名称),选择D装置收集H2的原因是 (填H2的物理性质)。
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是常见的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OH的名称是 ,易溶于水,溶于水生成自由移动的 (填微粒符号),所以NaOH溶液能够导电。
(2)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试管中加入2mL 10%NaOH溶液,滴加5%CuSO4溶液4﹣5滴,生成 色的Cu(OH)2沉淀。用试管中的物质检验葡萄糖,发生如下反应:C6H12O6+2Cu(OH)2+NaOH C6H11O7Na+Cu2O↓+3X,推测X的化学式为 。
(4)参考如图,在( )内画出“→”或“﹣”补全图例(“→”表示物质间转化,“﹣”表示物质间相互反应)。请写出图例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一个即可)。
氢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烧杯内壁凝结有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化学变化是反应物的 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从氧气变为水时,氧元素化合价的具体变化是 。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表示的含义是 。
(2)t1℃时,将3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形成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B中混有少量的A,提纯B的方法是 。
(4)将等质量的A、B、C三种固体物质分别配成t3℃时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最多的是 。
(5)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