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完成下面小题。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臣是以无请也 是以: ②桓侯故使人问之 故:
③司命之所属 属: ④使人索扁鹊 索: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②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桓侯遂死”的原因。(2分
)
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回答下列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十年春,齐师伐我师:(2)肉食者鄙鄙: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加:(4)既克,公问其故克:选出下列句中的“以”字与“可以一战”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B.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D.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文中曹刿谈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的条件,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也对此作了论述。这分别是:
文中: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 |
B.绝![]() |
C.虽/乘奔御风 |
D.常有高/猿长啸 |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隐天蔽日(隐瞒) |
B.良多趣味(确实) |
C.绝多巘生怪柏(山峰) |
D.哀转久绝(消失)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 |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C.已而之细柳营 |
D.策之不以其道 |
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 |
B.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 |
C.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 |
D.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怀。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文:
(二)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可爱者甚蕃( ) (2)亭亭净植( ) (3)出淤泥而不染( )翻译下面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教颐借“莲”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请完成下列各 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朝服衣冠,窥镜__________ (2)今齐地方千里___________
(3)臣之妻私臣,___________ (4)闻寡人之耳者________翻译下面句子: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请用自己的话说说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历史上你还知道有哪些君主能像齐王一样纳谏而有所作为呢,请举一个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说邹忌是怎样成功说服齐王的?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下面题目。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自读课本》《五柳先生传》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便要还家(▲)(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性嗜酒(▲)(4)造饮辄尽(▲)哪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B.遂与外人间隔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C.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坛而盟 |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吾闻二世少子也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2)好读书,不求甚解。
▲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其实并不存在,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也只是诗人心中的“桃花源”,古今文人描写这些想像中的世界有什么相同的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