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阅读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以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击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①,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杈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②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侯,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快战:痛快地打一仗。②指王翳:指项王给王翳看。王翳,汉将。.对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项王军壁垓下壁:安营扎寨 | 
|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属:归属 | 
| C.项王自度不得脱度:估计 | 
| D.项王身亦被十余创被:遭受 |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2分)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2分).文中第三段反映了项羽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养竹记
【唐】白居易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竹心空,空以体道;竹节贞,贞以立志。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为庭实焉。
贞元十九年春,居易以拔萃选及第,授校书郎,始于长安求假居处,得常乐里故关相国私第之东亭而处之。 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枝叶殄瘁 ①,无声无色。询于关氏之老,则曰:"此相国之手植者。自相国捐馆,他人假居,由是筐篚 ②者斩焉,彗帚 ③者刈焉,刑余之材,长无寻 ④焉,数无百焉。"居易惜其尝经长者之手,而见贱俗人之目,剪弃若是,本性犹存。乃除粪壤,疏其间,不终日而毕。于是,日出有清阴,风来有清声。依依然,欣欣然,若有情于感遇也。
嗟乎!竹植物也,于人何有哉?以其有似于贤,而人爱惜之,封植之,况其真贤者乎?然则竹之于草木,犹贤之于众庶。呜呼!竹不能自异,唯人异之。 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故作《养竹记》,书于亭之壁,以贻其后之居斯者,亦欲以闻于今之用贤者云。
(选自《四部丛刊•白氏长庆集》,略有删改)
【注释】①殄瘁:此指摧残。②筐篚:竹器,方形的叫"筐",圆形的叫"篚"。③彗帚:扫帚。④寻:古代八尺为一寻。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竹本 固  | 
   
     固:牢固  | 
  
| 
     B.始于长安 求假居处  | 
   
     求:探求  | 
  
| 
     C.不终日而 毕  | 
   
     毕:完成  | 
  
| 
     D.以 贻其后之居斯者  | 
   
     贻:留给  |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明日,履及于亭之东南隅,见丛竹于斯。
②贤不能自异,唯用贤者异之。
(3)作者以竹喻贤人,借自己的养竹经历希望"用贤者"怎样对待人才?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亦不 详其姓字  | 
   
     详:详细  | 
   
     B、 造饮辄尽  | 
   
     造:到  | 
  
| 
     C、曾不吝情 去留  | 
   
     去:离开  | 
   
     D、不 戚戚于贫贱  | 
   
     戚戚:忧愁的样子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因 以为号焉  | 
   
     不 以物喜  | 
  
| 
     B.亲旧知 其如此  | 
   
     其 真无马邪  | 
  
| 
     C.既醉 而退  | 
   
     学 而不思则罔  | 
  
| 
     D.无怀氏 之民欤  | 
   
     予尝求古仁人 之心  |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A. |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 
  
| B. |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 
  
| C. |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 
  
| D. |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 
  
| B. | 
     五柳先生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 
  
| C. | 
     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时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 
  
| D. | 
     文章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游大林寺序(有删改)
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诗句。因叹曰:"此乃匡庐(庐山)第一景也,然由驿路至此,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迄今二十年,寂寞无继来者。嗟呼,名利之诱人也如此!"
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1)解释下列句了中的加点词语。
①其岸势 犬牙差互
②不可久 居
③以其境过 清
④ 既而周览屋壁
(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如鸣佩环  | 
   
     如至人间仙境  | 
  
| 
     B.心乐 之  | 
   
     名利 之诱人也如此  | 
  
| 
     C. 乃记之而去  | 
   
     此 乃匡庐第一景也  | 
  
| 
     D.潭中鱼 可百许头  | 
   
     不 可知其源  | 
  
(3)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节奏(只划一处)。
皆 若 空 游 无 所 依
(4)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
②大林穷远,人迹罕到。
译文:
(5)【甲】【乙】两文作者同为游览山水,柳宗元感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白居易感叹"名利之诱人也如此!"他们所流露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芼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 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 ①,中贮苦茗,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 ②.故笔法超绝。 王 阬亭闻其名 ,特访之,避不见,三访皆然。其高傲如此。
(选自邹弢《三借庐笔谈》,有删改)
【注】①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②蒇(chǎn):完成。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性尤怪 僻  | 
   
     僻:癖好  | 
  
| 
     B. 置行人大道旁  | 
   
     置:放置  | 
  
| 
     C.必强执与 语  | 
   
     语:交谈  | 
  
| 
     D.必令畅谈乃 已  | 
   
     已:停止  | 
  
(2)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②王阮亭闻其名,特访之,避不见,三访皆然。
(3)蒲松龄为什么能写出《聊斋志异》?请根据选文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节选自《隆中对》)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 
     A.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 
   
     数:计算  | 
  
|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图:谋取  | 
  
|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资:资助  | 
  
| 
     D.将军既帝室之胄  | 
   
     胄:盔甲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 
     A.贤能为之用  |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 
  
|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 
     C.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思而不学则殆  | 
  
| 
     D.信义著于四海  | 
   
     欲有求于我也  | 
  
(3)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曹操以弱胜强战胜袁绍之后,虽然更有军事优势和政治优勢,但刘备还可与他争胜。
B.孙权继承父兄的事业,统治根基深厚,百姓拥戴,人才汇聚,刘备可将他结为外援。
C.诸葛亮用汉高祖凭借荆州宝地夺取天下的历史经验,向刘备说明夺取荆州的必要性。
D.刘备只能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就可夺取荆州、益州,时机一到便可北定中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②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