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亦不 其姓字

详:详细

B、 饮辄尽

造:到

C、曾不吝情

去:离开

D、不 戚戚于贫贱

戚戚:忧愁的样子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 为号焉

物喜

B.亲旧知 如此

真无马邪

C.既醉 退

不思则罔

D.无怀氏 民欤

予尝求古仁人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A.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B.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C.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交流,(他)就高兴得忘记了吃饭。

D.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上认真理解;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他)就新奇得忘记了吃饭。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本文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传记。作者借为"五柳先生"作传,从思想性格、志趣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

B.

五柳先生虽然贫困,却悠闲自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是五柳先生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读书、饮酒、著文章是他的三大志趣。

C.

本文在语言表达上时显著特点是多用否定句。"不慕荣利""不求甚解""曾不吝情去留"等否定句突出了五柳先生与世俗的格格不入。

D.

文章刻画人物生动形象。"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五柳先生的安贫乐道;"环堵萧然""晏如也",表现出五柳先生的率真放达。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齐桓公见小臣稷①,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②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③,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④敢骜霸王乎?”遂见之,不可止。(《吕氏春秋•下贤》)
【注释】①稷(jì):人名。②乘(shènɡ):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③骜禄爵者:指看轻功名利禄的人。④庸:怎么。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耕于南阳()自枉屈()
亦可以矣()固其主()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
诸葛亮“不求闻达于诸侯”和稷“骜禄爵”的价值取向对你有什么启示?
结合文意,说说【甲】文中先帝和【乙】文中桓公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甲文】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乙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①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②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③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④。越国以鄙⑤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⑥而夕设版⑦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⑧其西封,若不阙⑨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⑩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
【注释】①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②佚(yì)之狐:郑国大夫。③缒;(zhuì):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④敢以烦执事: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⑤鄙:边邑。这里作动词。⑥济:渡河。⑦版:筑墙;⑧肆:扩张⑨阙:使...减损⑩敝:损害。
下列各组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一样的一项是()
A ①肉食者谋,又何间焉?②夫晋,何厌有?
B ①吾视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②以无礼于晋,
C ①问:“何战?②焉用亡郑陪邻?
D ①登轼望之②朝济夕设版焉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①小信未,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_②是寡人之也。 _______________
③彼竭我,故克之。 _______________④邻之厚,君之也。_______________
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划出两处。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下列各项叙中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两篇文章都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例,甲文中曹刿论战主要靠战前准备和战争时的谋略,而烛之武退秦师主要靠外交。
B 甲文内容中对战争起因,双方参战人数,战争的激烈程度等一概不提,这样不利于表现曹刿的“远谋”。乙文中“退秦师”的前因后果,简略交代,有利于集中笔墨突出烛之武形象。
C乙文中烛之武退秦师的这段说辞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外交辞令。其绝妙之处整个说辞没有一句是站在郑国的利益上替郑国着想,而是处处站在秦国的利益上替秦国着想,最终说服秦君。
D两篇文章人物形象鲜明:甲文中曹刿深谋远虑,富有政治、军事才能;庄公虽平庸却不是一个昏君;乙文中烛之武深明大义、不卑不亢,能言善辩;郑伯能引咎自责,从谏如流,善做思想工作。
甲文中曹刿是“乡人”的身份,乙文中烛之武是“养马官”的身份,然而二人都能在国家危难之时力挽狂澜。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启示。

(一)满井游记
①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②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垒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③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指出下列划线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冻风时∕若有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B.知郊田之外∕一反焉
C.欲出不之心而寓之酒也 D.娟如拭∕徒步则汗出浃背

翻译句子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用文中的语句填空
作者在第②段写游满井时,先总写了满井的春色,接着用生动的比喻“”写了自己的心情;在描写鸟、鱼时,用“”、“”的拟人手法写出了鸟、鱼富有人情的乐趣,从而衬托作者游满井时的心情。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先写北国早春没有春天的气息,采用的是欲扬先抑的写法,暗示出渴望出游的心情。
B.文章第②段是写满井景色特征,接着对之进行详细描写,逐层写出郊外早春景色的迷人。
C.本文的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因天气奇寒久未出门,游览满井时抑郁沉闷的无奈心情。
D.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知之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下列对划线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自军劳:慰问犒劳
B.使人称谢:感谢
C.军中不得驱驰驱驰:策马疾驰
D.无何居:停止

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细柳\中闻将军令
B.以胡 众妙毕
C.军士吏甲、流血
D.天子至 年九十

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周亚夫之君严明、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品质。
B.皇帝两次“不得人”军中的矛盾冲突凸显周亚夫“真将军”的风范。
C.皇上也是作者重点刻画的人物,因为,他善于用人。
D.本文运用了对比、衬托、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2)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诗文,回答1~3题。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节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③炀帝:指隋朝未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

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①征求不欲清净

2.

翻译句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

3.

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