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故不错意也 ②以头抢地耳
③秦王怫然怒 ④长跪而谢之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岸势犬牙差互 |
| B.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扶苏因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 C.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 D.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
把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选文主要写了唐雎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过程以及斗争的结局。 |
| B.选文第二自然段写唐雎坚决抵制秦王的骗局,断然拒绝“易地”,这是双方斗争的最高潮部分。 |
| C.选文主要通过绘声绘色的“对话”来塑造唐雎和秦王的形象,鲜明地表现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
| D.在这场尖锐的矛盾冲突中,秦王骄横狂暴、阴险狡诈,而唐雎表现得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
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母教铨①时,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纺绩②,口授句读③。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醒矣!”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方卧焉。铨终学有所成,蜚声文坛。
(选自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
【注释】①铨:清代著名文学家蒋士铨。②纺绩:织布。③句读(dòu):句子中间停顿的地方,泛指文章。④夏(jià)楚:责打。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儿怠,则少加夏楚 (2) 泪方纵横落 (3) 则少加夏楚(4) 俄而母摇铨曰翻译句子
母坐于床,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解释下列加点词
(1)即更刮目相待(2) 卿今者才略
(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4)稍稍宾客其父翻译下列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伤仲永》运用表现手法;而《孙权劝学》用形式展开故事情节,两篇文章虽然写法不一样,但同样说明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乙】居鄛①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②,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③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起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后也。”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④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项梁自号为武信君。——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①居鄛(cháo):县名。②怀王入秦不反:楚怀王被秦昭王以结盟之由骗至武关要求割地,怀王不允,被幽禁客死于秦。③楚后:楚王后代。④楚怀王孙心:楚怀王的孙子熊心。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每句限断两处(4 分)
(1)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2)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后而自立其势不长下列加点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吴广素爱人”和乙文中范增“素居家”中的“素”字意思相同。
B甲文中“忿恚尉”中的“忿恚”和乙文中“项梁然其言”中的“然”用法相同。
C甲文中“藉第令”三个字的意思都可以翻译成“即使”。
D甲文中“将军身被坚执锐”中的“被”和乙文中“自怀王入秦不反”中的“反”用法相同。下列各项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是()
| A.为坛而盟为人牧羊 | B.令辱之陈胜佐之 |
| C.以激怒其众以君世世楚将 | D.夺而杀尉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2)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结合【甲】文,说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陈涉。
范增认为“陈胜败固当”的原因是:“”。甲乙两文所表达的取胜天下的共同宗旨是:“”。(均用乙文原句回答)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⑴宠辱偕忘()⑵乘奔御风()
⑶无论魏晋()⑷欲信大义于天下()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阡陌交通(2)便要还家(3)处处志之 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用原文填空。
文中能充分展现老有所养、幼有所长的和乐情景的句子是: 与当今社会相比,你喜欢桃花源的社会,还是喜欢现代的社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