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节选自《隆中对》)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一项是
A.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
数:计算 |
B.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图:谋取 |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资:资助 |
D.将军既帝室之胄 |
胄:盔甲 |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A.贤能为之用 |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
B.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
C.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
思而不学则殆 |
D.信义著于四海 |
欲有求于我也 |
(3)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一项是
A.曹操以弱胜强战胜袁绍之后,虽然更有军事优势和政治优勢,但刘备还可与他争胜。
B.孙权继承父兄的事业,统治根基深厚,百姓拥戴,人才汇聚,刘备可将他结为外援。
C.诸葛亮用汉高祖凭借荆州宝地夺取天下的历史经验,向刘备说明夺取荆州的必要性。
D.刘备只能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就可夺取荆州、益州,时机一到便可北定中原。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②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本大题3小题,共6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不耻下问(可耻 ) | B.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
C.学而不思则罔( 迷惘 ) | D.可以为师矣( 把) |
下面加点“而”的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学而不思则罔。 | B.思而不学则殆。 | C.人不知而不愠。 | D.择其善者而从之。 |
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语句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学而时习之 (学了并时常温习它。) |
B.温故而知新 (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
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聪明而且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学习为耻。) |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虽有嘉肴(2)不知其旨也
(3)学学半(4)然后能自强也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旨也 | B.虽有嘉肴 |
C.教然后知困 | D.教学相长也 |
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7-9题。( 8 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念:(2)但:
(3)挐:(4)强: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文人雅士面对着大自然的美景时,往往会感慨丛生。请你联系上面两篇文章作者的生平遭遇,简要说说他们文中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王加惠(2)请广于君
(3)长跪而谢之 (4)天下缟素将下列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2)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唐雎的“使命”是什么?他是如何做到“不辱使命”的?
“不辱使命”的故事发生在24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生动体现了古代弱国外交家面对强国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但也有人说“弱国无外交”,如果没有强大国力做后盾,“不辱使命”终究只是空谈。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陈述理由。
课内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选自《桃花源记》 )解释加点词语。
(1)便要还家()(2)无论魏晋()翻译句子。
⑴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⑵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大道之行也》设想了一幅“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图景,展现了人们的美好生活状态,《桃花源记》中哪个句子也集中展现人们这种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