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 |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
下图选自资中筠《开放中的变迁》,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A.1898年是清代民间社团创立最多的年份 |
B.甲午战败后几年内民间社团数量增长较快 |
C.晚晴的民间社团以推翻君主专制为主要目的 |
D.辛亥革命时期民间社团合并为政党故数量减少 |
《茶馆》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应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冰凉……哼,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子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揭示了
A.民主思想在中国没有反响 | B.辛亥革命不彻底 |
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 | 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 |
鲁迅先生曾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 B.义和团运动中 |
C.辛亥革命中 | D.新文化运动中 |
中国民国三十五年三月二十九日牡丹江日报刊登:联合中学女子部招考初中及高中新生若干名。年龄十三岁以上二十五岁以下。意欲考入者,务于四月五日以前到校务课报名,同时于四月六日在联合中学教室开始试验。关于以上材料表述错误的是
A.这所学校就是今天的牡丹江一中的前身 |
B.从报纸可以得到入学报名的时间、地点 |
C.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 |
D.当时学校是完全高中,体现男女平等精神。 |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最主要是指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 | 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
C.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 D.资本输出,垄断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