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 时期(年) |
乡民迁出总人数 |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
| 1820—1849 |
29 |
29 |
0 |
0 |
| 1850—1879 |
72 |
15 |
49 |
8 |
| 1880—1911 |
156 |
0 |
118 |
38 |
| 1912—1939 |
473 |
0 |
77 |
396 |
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③离乡谋生的居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④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是由于晚清政府的沉重剥削和压迫
以上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这一重要共识是
| A.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
| B.两岸同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 C.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
| D.允许台湾居民回大陆探亲旅游投资 |
2007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为“弘扬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治国”。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是在
| 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B.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
| C.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 ” | D.1999年九届人大二次会议 |
周恩来说:“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 | B.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
| C.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 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 D.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
2011年 3月10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徐显明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改革开放前我国只有两部法律,如今已形成了239 部法律。”“两部法律”的一部是《婚姻法》,另一部是
| A.《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C.《刑事诉讼法》 | D.《民事诉讼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