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外观极像食盐,且具有与食盐一样咸味的有毒物质,因此,这种工业盐常被冒充食盐掺假或被误作食盐使用,导致多起中毒事故发生。某校化学实验室有一瓶标签破损的试剂瓶,盛放的药品可能是氯化钠固体,也可能是亚硝酸钠固体,该校化学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手段确定该瓶盛放的药品的成分。
其主要探究过程如下:
【提出假设】该药品的成分是NaCl。
【查阅资料】
|
亚硝酸钠 |
氯化钠 |
溶解性 |
15℃时溶解度为81.5g |
15℃时溶解度为35.8g |
熔点 |
271℃ |
801℃ |
沸点 |
320℃时发生分解有氧气等气体产生 |
1413℃ |
【实验过程】化学小组同学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验证。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实验报告。
(1)小华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
实验装置 |
实验主要过程 |
![]() |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操作如下: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松开手后,导管口有液面上升。 ②加入药品,加热,导管口有大量气泡生成。 ③收集气体。 ④停止加热。熄灭酒精灯前,应 ,目的是 。 |
(2)小明同学根据小华的实验判断该药品的成分是 。他又结合两物质的溶解性知识,设计了另一种实验方案,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其实验方案是 。
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在离开母校之际,整理自己的物品时,若清理出如下物品:①废作业纸;②易拉罐;③变质饼干;④生锈铁钉
(1)应该放入“不可回收垃圾箱”的是 (用序号填写)。
(2)生锈铁钉可用酸除锈,把一根生锈放入过量稀盐酸中,过一会儿,可看到现象是____________ ,此时溶液中的阳离子有______________;过一段时间,还会看到铁钉表面有________产生,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3)X、Y、Z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三种固态金属,如果把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Z不反应;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① 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② 写出在Z表面有银析出的反应化学方程式 。
经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加到过氧化氢溶液中,也会产生大量的气泡。硫酸铜溶液中有三种粒子(H2O SO42- Cu2+),小明想知道硫酸铜溶液的哪种粒子能使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加快,请你和小明一起通过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并填写空白:①硫酸铜溶液;②稀硫酸;③
5%的H2O2溶液 5%的H2O2溶液 5%的H2O2溶液
(1)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粒子?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②和③:
在实验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说明_________不起催化作用;
在实验③中加入_______后,会观察到大量气泡,证明起催化作用的是__________。
(3)如果要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还需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___________。
现有一包久置的碱石灰干燥剂(主要成分CaO和NaOH),同学们用它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猜想与假设】该干燥剂如果发生变质,则产物可能有(填一种)。
【实验与观察】
【解释与结论】白色沉淀a为,证明该干燥剂已经变质。由反应①可知b溶液中一定没有,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b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交流与反思】关于该干燥剂的保存或使用应注意
在实验室,同学们设计了如下装置制取纯净的二氧化碳。
【查阅资料】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可以吸收HCI而不吸收CO2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装置C中AgNO3溶液的作用是,依据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D装置中所盛药品是,若将C、D两装置中药品顺序颠倒,造成的后果是。
在实验室里,小珂同学看到氢氧化钠试剂瓶的瓶口有一层白色粉末。她对白色粉末的成分作出了一些猜测。
猜测一:可能是氢氧化钠
猜测二:可能是碳酸钠
猜测三:可能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为探究白色粉末的成分,她将该粉末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后,又进行了如下实验:
(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无色气体是。
(2)在溶液2中滴加过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3)由实验现象可知,猜测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