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7年2月,美国刚刚独立不久。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写当时的美国社会:邦联政府就像一个靠各州施舍过活的乞丐,是一个头脑听从四肢指挥的怪物。据此分析,当时美国社会面临的问题是
A.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 B.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
C.社会存在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 D.国家统一同分裂割据之间的矛盾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实施新经济政策 |
C.按照五年计划组织经济建设 |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
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
A.农业集体化政策 | B.新经济政策 |
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出现上述状况的政治前提是()
A.华侨竞相回国投资办厂 |
B.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 |
C.各类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
有人将辛亥革命后中国的某些变化戏称为“头上和脚上的变化”,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反映的是()
A.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 | B.旗袍和中山装的兴起 |
C.剪辫运动和废止缠足 | D.民主共和观念的深入 |
1876年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参观该年世博会机器院时,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竟无一物于此”,造成中国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是()
A.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突出 |
B.中国政府关于世博会信息不通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刚刚起步 |
D.中国腐朽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