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把《二十四史》中有“传记”的人物籍贯列成表格,如下:
省 |
汉(百分比) |
唐(百分比) |
宋(百分比) |
明(百分比) |
陕西 |
14.96 |
21.60 |
3.34 |
4.51 |
河北 |
7.36 |
18.48 |
10.60 |
7.22 |
河南 |
31.43 |
17.68 |
17.58 |
6.94 |
浙江 |
2.4 |
2.78 |
6.65 |
14.51 |
广东 |
0 |
0.26 |
0.33 |
2.82 |
福建 |
0.15 |
0 |
8.8 |
5.19 |
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帝都所在地人物往往特别多 B.地区分布呈现南升北降的格局
C.人物的地区分布逐渐平均 D.政治中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中国人过年有写对联的习惯,一副好对联往往能够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下列对联所反映的时代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③“柳暗花明万木春坚持科学发展喜桑田好雨,鹏程丽日三十载促进市场繁荣庆经贸惠风”
④“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④③ | B.①②③④ |
C.④②①③ | D.②①④③ |
1884年《点石斋画报》创办,上至朝政大事,下到市井百态,包括各国风俗、火车轮船及声、光、化、电等近代科学知识均有报导。多为一事一画,上文下图。“故士大夫可读也,下则贩夫牧竖,亦可助科头跣足(意:无拘无束)之倾谈;男子可观也……螓首蛾眉(指女子),自必添妆罢针余之雅谑。”该刊物创办时
①注重读者群体的广泛性
②有可能介绍德国制造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情况
③呈现形式通俗、平易
④在民众生活中不可或缺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历史教科书总结说:“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阶级不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对此某学生提出:“毛泽东出身农民,他却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书上明显错误。”对上述观点最合适的理解是
A.教科书只是出自某些专家的“一家之言”,结论不一定合理 |
B.教科书只是就一般规律作出判断,毛泽东是个特殊现象 |
C.太平天国运动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不同,结论差异合理 |
D.该学生对“农民阶级”这一概念理解片面,结论错误 |
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下列地方曾经为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的是
A.上海、 延安 |
B.上海、广州 |
C.广州、延安 |
D.南京、西安 |
1940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在中国华北,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华中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内蒙古以发展羊毛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华中则要限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该纲要说明
A.日本强化中日间的经济合作物资交流 |
B.日本要有步骤地在中国推进工业化进程 |
C.以日本的本土经济带动东亚经济发展 |
D.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