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把《二十四史》中有“传记”的人物籍贯列成表格,如下:
| 省 |
汉(百分比) |
唐(百分比) |
宋(百分比) |
明(百分比) |
| 陕西 |
14.96 |
21.60 |
3.34 |
4.51 |
| 河北 |
7.36 |
18.48 |
10.60 |
7.22 |
| 河南 |
31.43 |
17.68 |
17.58 |
6.94 |
| 浙江 |
2.4 |
2.78 |
6.65 |
14.51 |
| 广东 |
0 |
0.26 |
0.33 |
2.82 |
| 福建 |
0.15 |
0 |
8.8 |
5.19 |
下列选项中不能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A.帝都所在地人物往往特别多 B.地区分布呈现南升北降的格局
C.人物的地区分布逐渐平均 D.政治中心逐渐南移的趋势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转,‘三通’两制保和平。”此材料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
|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
|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
|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
|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
1982年宪法通过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又分别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对宪法部分条款做出了修改或补充。这一过程和结果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 )
| A.宪法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 |
| 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有法可依 |
| C.把依法治国的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
| D.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说过:“中国不把自己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也决不允许别国把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我们。”从中反映出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是( )
| A.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维护民族独立 |
| B.反对美苏霸权,实行改革开放 |
| C.维护国家利益,坚持独立自主 |
| D.坚持独立自主,妥善处理大国关系 |
英国某学者曾说:“1949年是政权的更替,1979年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作者的观点主要立足于( )
| A.民主政治的建设 | B.思想的大解放 |
| C.发展生产力 | D.推进全球化发展 |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才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笔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上述我国政府政策的转变表明我国 ( )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
|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
|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
|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