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对其全球战略进行重大调整:改善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从越南撤军;不再反对英法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开启美日“友好外交的新纪元”。下列因素中,促使这一时期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军事力量的发展和对美遏制的加强 |
B.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和世界政治格局日趋多极化 |
C.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和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
D.联合国地位的日益提高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
1912年《申报》载、:“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之原理。”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 )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B.民主共和的意识淡薄 |
C.对共和政体的肯定 | D.对共和政体的否定 |
最早在法律上赋予了中国人公民地位的文件是( )
A.《应诏统筹全局折》 |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C.《中华民国约法》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为了应对国内外危机,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10年清政府设立了“资政院”。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清政府已决心进行彻底革新 |
B.清政府逆人民意愿而强化专制 |
C.近代政治民主化已影响中国 |
D.清政府决心实行君主立宪 |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近代百年第一次民族反思是由中曰甲午战争引发的。”这次“反思”使先进人士认识到必须 ()
A.唤醒民众进行反侵略斗争 |
B.彻底批判儒家传统思想 |
C.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
D.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 |
胡适在其1918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 ()
A.主张民主共和 | B.学习西方 |
C.主张君主立宪 | D.救亡图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