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之歌》是一首专门为农民工所创作的歌曲。歌曲表达了农民工积极进取、追求梦想的人生态度,展现了农民工勤劳肯干、不畏艰辛的拼搏精神,同时还流露出农民工对家乡的思念与对亲人的牵挂,更肯定了农民工为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在200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农民工之歌》精彩亮相,向全国人民传递了农民工的心声。歌曲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关爱农民工的热情。进城务工人员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理应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
简要说明价值选择的最高标准与价值创造和实现的途径。
环境问题不仅是现实的民生问题,还是重要的发展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1月以来,持续多天的大范围雾霾天气让PM2.5这个肉眼看不见的“小家伙”,以一种很显眼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空气很轻,被污染的空气很重,治理空气污染的经济负担更是重上加重。“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持续的雾霾,不只是北京的烦恼,大雾中,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1/3的国土,从北京、天津到石家庄,从郑州、南通到贵阳,74个重点监测城市近半数严重污染。雾霾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已经行不通,发展经济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重视起来,建设“美丽中国”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改善环境应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1)根据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企业和个人在改善和提高空气质量过程中如何作为。
材料二:我国1997年提出依法治国的方略后,环境保护开始走上法治化的轨道。然而,目前我国环境法规体系还不健全,1989年颁布的《环境保护法》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法》第16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然而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地方GDP的增长,环境监管有名无实,环境法的实施处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状况。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庇护,一些企业长期违法排污而得不到应有的制裁。我国司法制度对公民环境权益的保障较为贫弱,在面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冲突时,司法机关往往无法有效保护公民的环境权益。在环境保护的具体过程中,公众的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我国公民应如何依法进行环境保护。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 3年年会于7月1 9日至2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变革与转型——绿色产业、绿色城镇和绿色消费引领可持续发展”。年会设置了对话活动,把远隔万里的瑞士和贵州联系到一起。贵州将向瑞士“取经”,借鉴发展山地经济的“绿色经验”,以它山之石推进自身发展。
同时,学者和专家们针对当前生态环境建设、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话题展开“论剑”,探讨生态文明建设对PM2.5、水、绿色就业等热点问题带来的影响。论坛的搭建还有利于争夺话语权和构建话语体系,中国将与其他国家一起参与全球重要议事日程的设置,进而逐步参与国际规则和标准的制定。
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举办,意味着我们有机会占领绿色发展的制高点,参与引领世界潮流,深化人们对可持续的绿色变革与转型的理解,也必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贵州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充分利用自身生态优势,把科学的绿色经济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战略和发展实践之中,坚持推进具有“东方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国际论坛的搭建有利于争夺和构建话语权体系。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谈谈你对本次国际论坛年会的认识。
(3)假如你是贵州学生,请你就如何建设家乡的生态文明,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提两条建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国梦·就业梦”是今天大学毕业生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由于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一路走高,201 3年高校毕业生达到699万,创历史新高,加之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用人单位招聘岗位下降10%-15%,过去就业率比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今天就业率出现了新低,北京、上海毕业生签约率不足三成、广东不足五成——面对此现实,不少网民惊呼大学毕业生面临“史上最难就业年”。2013年云南有14万大学生毕业,就业形势也十分严峻,6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金融支持、财政扶持、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支持和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进一步提高就业公共服务水平等20多项措施。
材料二:云南省A市大学毕业生在各种所有制企业中的就业情况(%)
国有企业 |
集体企业 |
非公有制企业 |
混合所有制企业 |
|
2003年 |
25 |
23 |
32 |
20 |
2013上半年 |
10 |
11 |
44 |
35 |
注:10年中,A市每年新增大学毕业生5万人,共有45万大学毕业生当年实现了就业,2003年该市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为75%,2013年上半年A市即使在欧债危机影响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仍为55%。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什么经济现象?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A市的做法对其他地区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有何启示。
(2)结合材料一、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云南省委为何要重视解决材料中存在的问题。
王某今年离家来到县城上高中,为了方便与他联系,国庆期间家人和他打算买一款手机。以下是他购买手机的全过程,请你参与其中,并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调研]王某通过网络以及和同学询问,了解到,手机的品牌众多、款式多样,不同品牌、性能的手机价格差异也比较大。不过与前几年相比,手机的价格普遍降低了。
(1)请简要分析手机价格普遍下降的原因。
[体验]一来到商场的手机专柜,就有许多服务员向王某介绍自己所经销的品牌。王某发现,所有品牌的手机都在以“庆国庆,送大礼”等名义搞各种形式的促销活动,而竞相压价是普遍运用的促销手段。
(2)如何认识竞相压价成为普遍运用的促销手段?
[决策]王某考虑到:自己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联系,对其它性能要求不高;而且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太好。最后,王某买了一款性能和价格适中的普通手机。
(3)王某的消费行为对我们做理智的消费者有何启示?
2014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我省城镇化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阅读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山东省省委领导班子通过街区走访、召开民主座谈会、网络民意调查等途径,集思广益,问计于民,形成了“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建议,提交省人大讨论并表决通过,为全省的城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1)结合材料,说明山东省委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是如何发挥领导作用的。
材料二: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把城镇化异化成了强征强拆的“圈地运动”,以不公平的补偿条件强制拆迁村民的房屋和宅基地。针对上述问题,某市人大代表张某深入社区、居民家庭和建筑工地,就强征强拆问题,为市民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并就市民高度关注、意见较大的问题形成议案,提交市人大。
(2)假如你是一名人大代表,材料中张某的行为对你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