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听一场电影》,回答下面问题
这是一场特殊的电影,一个志愿者组织的一次尝试,观众是30位盲人。      
在他们面前,是一面不大的幕布,幕布前面还摆放了一排鲜花,站着一位手拿话筒的漂亮姑娘,她是这场电影的讲解员。这一切他们都看不见,但是,他们嗅到了花香,听到了姑娘轻轻的脚步声。电影开场了,音乐响起,女孩大声讲解:“片名出来了,叫《暖春》,画面上,出现了一个村庄,在山里面,刚刚早春,山上碧绿一片……”
“姐姐,绿色是什么样子的?”一个男孩问。                  
女孩迟疑了一下。接到讲解任务后,女孩就将这部电影反反复复看了十几遍,一遍遍练习讲解。她知道因为盲人什么也看不见,会提出很多问题,但没想到,第一个问题就将自己难住了。她想了想,告诉男孩,绿色就是小草的颜色 ,水的颜色,也是我们生命的颜色 ,A男孩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剧情在慢慢展开,每切换一个镜头,女孩都将画面描绘出来。   
“现在,屏幕上是小花(电影主人公的名字)和爷爷在草地上,草地上到处都是黄色的花朵,爷爷摘了好多花,编成了一个小花帽,戴在了小花的头上……”
“小花高兴吗?”“戴着花帽的小花很漂亮吧?”“草地很大吧,好看吗?”盲人们唧唧喳喳地问。镜头其实一晃而过,幸亏女孩看了很多遍,在她的脑海里,这片金色的草地早已定格,她努力将自己脑海里的草地描绘出来。
“现在的场景是晚上……”女孩讲解说。
“很黑吗?是不是什么也看不见啊?”有个老奶奶不放心地问道。
女孩告诉她,有淡淡的月光。
“可是,姐姐,月光是什么样子的?”又是那个男孩。女孩笑着告诉他,月光是银白色的,洒在地上,像水银一样,女孩真怕他会问水银是什么样子的,没想到小男孩忽然高兴地说,我听到水银洒在地上的声音了,很清脆的,真好听。女孩笑笑,她只看见过月光,没有听见月光的声音。
电影里,因为爷爷收留了无家可归的小花,爷爷的儿媳妇很生气,常常趁爷爷不在家欺负小花。现在,小花从鸡笼里摸出了两个鸡蛋,小花小心翼翼地将鸡蛋对着天空照,天空中有太阳。突然,屏幕上出现了儿媳妇凶狠的脸,儿媳妇恶狠狠地从小花手里抢走鸡蛋,鸡蛋被打碎了,儿媳妇将小花的风车扔在地上,一只脚狠狠地踩在上面,将风车碾碎了……
女孩讲解到这儿,影院里突然爆发了愤怒的讨伐声,“这个女人怎么这么凶狠啊?”“太坏了!” “小花太可怜了!”“爷爷怎么还没回来啊?”
电影的结局是,14年后,小花考取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她回到小山村,成为一名小学老师。 “现在的画面是,小花领着学校里的孩子们,在草地上放风筝,他们一起向前奔跑......”B盲人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电影结束了。没有一个人站起来,他们还沉浸在电影的情节里。
那个小男孩忽然站起来,怯怯地对女孩说“姐姐,你的声音真好听,像电影里的月光一样。”
这是女孩听到过的最好的赞美。她向30位盲人讲解了一部电影,她也第一次听到了月光的声音。那是一群看不见这个世界,但拥有一颗敏感的心的人们,才能听见的天籁
本文题目能否改为“月光的声音”?为什么?
从画波浪线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描写小男孩或者盲人当时的心理活动。
我选         句,我的描写:                                       
怎样理解最后一段划线句的含义?
请你发挥想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月光的声音”。
文中的盲人是集体形象,你对他们最难忘的情节是什么?从中你看到了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黄河颂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三段诗歌的大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它表现出我们的民族精神。”一句,你认为“民族精神”是指一种什么精神?
这首诗歌写道:“有多少英雄故事,在你身边扮演?”你知道在历史上,在黄河畔有哪些民族英雄?请简述其事迹。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含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诗人从那三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啊!黄河!”在文中多次出现,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学习这首诗有什么现实意义?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后面问题。
四面是柳枝篱笆,篱笆上爬满了豆角秧,豆角秧里还夹杂着喇叭花藤萝,像□。墙里是一棵又一棵的□,墙外是杨、柳、榆、槐、桑、枣、杜梨树,就像给墙镶上的两道铁箍。奶奶连巴掌大的地块也不让空着,院子里还搭着几铺黄瓜架。
在文中方框一填入喻体,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童年的五彩梦 B.密封的四堵墙
C.二姐出嫁时坐的彩轿 D.绣着红花的蓝布裙

在文中方框二依次填入词语,语意连贯、语气流畅、朗读上口的一组是()

A.山楂树、杏树、桃树和花红果子树 B.山楂树、花红果子树、桃树和杏树
C.桃树、杏树、山楂树和花红果子树 D.桃树、山楂树、杏树和花红果子树

阅读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完成后面的题目。
未选择的路
弗罗斯特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两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虽然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的一生的道路。
结合句子的内容解释第一、二节中两个画线的词。
(1)涉足:                       
(2)萋萋:                       
用“/”在诗句中标出第三、四节诗的节奏。
诗歌中的“路”象征了什么?
你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主题?

阅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完成后面的题目。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结合句子内容解释诗中画线的词语。
(1)瞬息:
(2)怀恋:
诗人在第二节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谈谈对这种态度的感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