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博览会可以“开风气而劝工商”,1908年,两江总督端方奏请政府创办展览会;1910年,中国人首次在南京创办了博览会。被称为“南洋劝业会”。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创办博览会的主要目的是
| A.学习西方文化 | B.开阔人们眼界 |
| C.发展民族工业 | D.抵制西方侵略 |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6世纪的欧洲市民:()
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花生、玉米、甘薯等农产品
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
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
④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③④
卓别林主演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及它所导致的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 |
| B.产生于工业革命后 |
| 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
| D.工厂制度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从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之日起,全球化过程
已经开始了。”他所说的“全球化进程开始”在
当时主要指:( )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 B.世界金融中心开始转移到美洲 |
| C.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
| D.美洲和欧洲之间开始出现区域性经济集团 |
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的“全球分裂”是指:()
|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 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
C.美苏争 夺世界霸权的格局形成 |
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
|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
|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