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 弗里德曼之口,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的理论被普遍认可的背景包括
①美国开始了“新经济”的经济增长模式
②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
③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和日本的挑战
④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革命精神。下列革命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序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五四”精神②“延安”精神③“井冈山”精神④“长征”精神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①③④② | D.①③④② |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展开 |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 |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
李敖在《纠正人们对“五四”的错误认识》一文中写道:“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以下对此观点中“岔路”一词最恰当的解释应该是
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
B.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特征 |
C.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轨迹 |
D.五国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的初衷 |
历史学者姚海在《俄国1917年的“电报革命”》中写道:“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在首都彼得格勒是以工人和卫戍部队的起义取得胜利的。但在外省和前线,基本上是平静地接受了彼得格勒革命的事实。”学者把外省的二月革命被称为“电报革命”,这一说法反映了地方上二月革命的实际过程。“电报革命”的出现突出反映了
A.二月革命的影响仅限于彼得格勒 | B.列宁当时希望通过和平方式夺权 |
C.俄国社会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 D.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 |
20世纪初,孙中山先生当时公开号召同盟会员、革命志士宣传太平天国,宣传洪秀全,他首先以“洪秀全第二”自居,他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
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