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毛泽东作词《西江月·秋收起义》:“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词中提到“暴动”,其矛头是指向谁的?

A.国民政府 B.北洋军阀集团 C.日本帝国主义 D.南京临时政府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抗日战争期间,官僚资本急剧膨胀的原因是()

A.西方列强对官僚资本的支持 B.国家权力强制实行经济垄断
C.战争需要强化经济高度集中 D.民族工业在战争中损失巨大

费正清教授曾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主要是因为( )

A.工业结构不合理  B.地区分布不平衡
C.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军阀割据混战

19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①自然经济 ②民族资本主义企业③洋务企业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鸦片战争后,“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这种状况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东南沿海的商品经济日益萧条
B.外国的洋纱洋布质量优于中国的土纱土布
C.中国的棉纺织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
D.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