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至1920年的战争加之严重的于旱造成了巨大的灾荒,全俄约300万人至1000万人饿死,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粮食的征收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完成。农民与T人的罢丁活动甚至将矛头指向了苏维埃政权,发生在坦波夫的叛乱席卷了全国,甚至连十月革命的中坚分子喀琅施塔得水兵也打出了“要苏维埃,不要共产党的苏维埃”的口号参与叛乱。可见苏维埃政权出现政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工人罢工和水兵叛乱 |
| B.自然灾害的发生 |
|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推行 |
| 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西方的各种节日近年来对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影响颇大,例如“圣诞节”在中国各大城市成为狂欢节,商家抓住时机促销,也成为购物节。对这种现象到底是西方文化对中国直接冲击,还是异化,专家众说不一。因此有必要对西方文化历史有基本的了解。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圣诞节主要是为了纪念救世主耶稣基督的复活 |
| B.如今以色列犹太人和西欧人宗教信仰是一致的 |
| C.圣诞文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 |
| D.圣诞节主要是为了纪念圣诞老人给世人带来平安和好运 |
下列四幅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其作用的共同点是()
| A.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 |
|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 D.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
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在酒后说了句:“他正在喝的美酒,就连耶稣都可以喝”,结果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疏通关系,还“献上一大块‘肥膏’,让神父涂在眼上,也好医治修士见钱眼红的毛病。”最后被释放回家。该故事主要意在()
| A.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
| B.倡导人生及时行乐并崇尚理性与科学 |
| C.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并讽刺教会的腐败 |
| D.抨击教会的贪婪和“灵魂获救”的骗局 |
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其目的是()
①巩固封建统治②培养社会责任感
③维护社会稳定④禁绝个人欲望
| A.① | B.②④ |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与材料主张一致的是()
| A.“丞相者,朕之股肱,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
| B.“以天下之广,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
| C.“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设相之患” |
| D.“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