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十一五”规划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城镇化布局等,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据此回答2-4题这种划分是按 ( )
| A.单一指标划分的 | B.自然指标划分的 |
| C.综合指标划分的 | D.地理位置划分的 |
这种划分主要体现了区域间的 ( )
| A.整体性 | B.差异性 | C.开放性 | D.阶段性 |
下列区域中,属
于禁止开发区的是 ( )
| A.黄淮海平原 | B.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
| C.长江三角洲 | D.云贵高原 |
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
| A.温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
| B.人们的过量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
| C.冬季风影响的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 |
| 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发生 |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第下题。
图示区域地形地势基本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 A.平原、丘陵地形为主 |
| B.中部低,北、东、南高 |
| C.地表崎岖,起伏较大 |
| D.远看为山,近看山河相间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剖面线跨度为5个纬度。读图,完成下题。
该地形剖面图的剖面线大致是()
| A.东西走向 | B.西北—东南走向 |
| C.东北—西南走向 | D.南北走向 |
图中L所在区域,其农业耕作制度大致是()
| A.一年一熟 | B.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
| C.一年三熟 | D.一年两熟到三熟 |
读“沿我国30°N分布的四地地理要素度量值变化趋势图”,回答下题。地理要素①②③④分别可能是()
| A.①地势高低 ②人均土地面积 ③年平均气压 ④年平均气温 |
| B.①年太阳辐射总量 ②地势高低 ③水能资源 ④热量资源 |
| C.①人均土地面积 ②人均粮食产量 ③热量资源 ④人口密度 |
| D.①人口密度 ②年降水量 ③年平均气温 ④人均粮食产量 |
对造成上述各要素分布差异主要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
| A.①—地形和气候 | B.④—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 |
| C.③—降水量和地形 | D.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
关于上述各要素在我国各大区域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 B.②—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
| C.③—西南最多、华北最少 | D.④—西北最多、华北最少 |
径流系数就是某一时期的地表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地表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或下渗。下图为我国某省的径流系数和降水空间分布图,据图回答下题
1该省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 ( )
| A.南多北少 | B.北多南少 | C.东多西少 | D.西多东少 |
结合图可以推断 ( )
| A.降水量多的地区径流系数大 |
| B.降水量少的地区径流系数大 |
| C.地势起伏大地区径流系数大 |
| D.地势平坦的地区径流系数大 |
等径流系数线沿图中箭头方向凸出的原因是 ( )
| A.距海远近 | B.地上河 | C.灌溉用水 | D.降水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