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河网密布。当地人民因地制宣挖土为塘,堆泥成基,塘中养鱼,基上植桑,形成特色的“桑基”农业。完成20~21题。 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势低洼,河网密布 | B.气候高温少雨 |
C.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 D.有肥沃的红壤 |
近年来,该地区形成了农业用地与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交错分布的景观,这反映了
A.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B.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C.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D.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图表示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读图, 回答下列各题图中A、B、C三地所在的土地类型依次是 ( )
A.草地、林地、耕地 B.耕地、草地、林地
C.林地、耕地、草地 D.草地、耕地、林地导致甲地年平均气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 )
A.冬季风 | B.地形 | C.天气 | D.纬度 |
图中D地沼泽地广布的自然因素是 ( )
①气温低,蒸发弱②有凌汛现象 ③地势低平
④河网稠密⑤夏季多雨,降水集中⑥地下有永久冻土
A.①③④⑤ | B.①③④⑥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④⑤⑥ |
读我国雨带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通常年份,当雨带位于①、②、③时,分别是 ( )
A.4、5月,6月,7、8月前后 |
B.5、6月,7月,8、9月前后 |
C.3、4月,5、6月,7、8月前后 |
D.10月,8、9月,7、8月前后 |
2003年长江地区旱情严重,而淮河流域出现洪涝。原因是 ( )
A.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少而北方气流中含水量较多 |
B.冬季风较弱,雨季回撤慢,在黄淮停留过长 |
C.副热带高压过强,台风活动多集中在黄海一带 |
D.副热带高压偏强,雨带北上提前,并在黄淮停留长 |
读某区域等年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 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
C.由西向东逐渐减少 | 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
下面四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中河流②处月平均流量分配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有关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不正确叙述是
A.季风气候面积广大,为世界种植水稻最多的国家 |
B.水旱灾害主要是由各年冬季风强弱的不同引起的 |
C.由于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在季风区内的最北地区也能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
D.强劲的冬季风带来的寒潮和霜冻对农作物的伤害十分严重 |
我国既不受冬季风影响,也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A.塔里木盆地 | B.雅鲁藏布江谷地 | C.云贵高原 | D.藏北高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