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5分)读材料及“我国南方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湖泊湿地具有重要的价值。湖泊水域与陆地交错,适于各种野生生物的生长、栖息和繁衍。P湖泊湖区水域面积广大,丰水季节大量蓄洪,干旱季节,又把蓄纳的洪水慢慢地还给长江。P湖泊湖区是全国闻名的“鱼米之乡”,也是南方重耍的水运通道。湖区自然景观类型多样,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1)上世纪50年代后,P湖泊面积曾迅速缩小。其主要原因是: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严重,        加剧了             ,入湖泥沙多;人为大规模           。上游山区植被破坏引起下游湖泊淤积,这反映地理环境的        性特征。
(2)简要分析洞庭湖面积减小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3)简述图中西南部地区河流的水文特征。
(4)与图示西南部地区相比,东北部地区河流开发在          方面更具优势。
(5)请从流域综合整治的角度分析,图示西南部地区应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区域发展。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保护措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印度乔塔那格浦尔工业区和中国的沪宁杭工业区图

材料二太湖平原与东北平原农业相关要素比较


太湖平原
东北平原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0.07
0.31
谷物年产(千克/公顷)
12414
4916


⑴根据材料一信息,比较两个工业区的工业区位条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不同点:
⑵说出太湖平原的谷物单产远高于东北平原的主要原因。
⑶太湖平原自古就是国家的粮仓,通过京杭大运河向北方地区输送了大量的粮食,但近些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粮商却频频到东北调粮,南粮北上逐渐被北粮南下所取代。请结合材料二分析这些转变的原因。

阅读珠江水系图和表中的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


地理条件
出现的主要问题
红水河河段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
气候 :降水多,强度大
河流:水量丰富
资源:多种有色金属资源、
森林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森林资源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灾害:滑坡、泥石流
西江河段
地形:盆地、丘陵
气候 :降水多,强度大
河流:河道曲折
资源:多种有色金属资源
灾害:洪涝
交通:航道淤塞
珠江河段
地形:冲积平原,地势低平
气候:降水多,强度大
河流:河网密布
土壤:肥沃
人口:稠密
灾害:洪涝、台风
环境: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


(1)根据红水河河段的地理条件,说出该河段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2)针对红水河河段和西江河段出现的主要问题,提出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3)珠江三角洲地区农业发达,分析该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西辽河流域面积约13万km2,平均年降水量为375mm。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牧业的发展,其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西辽河流域在全国的位置及其水系示意图。

材料二: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的变化。

(1)西辽河属于(内、外)流河。西辽河流域处于半湿润区与区、温带森林带与带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2)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重要林业生态工程的地带,该工程对改善环境最显著的作用是
(3)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主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1995~2005年,西辽河流域数量增加最多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数量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有,造成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图中的甲图和乙图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甲,乙,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工程是,这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2)两个区域内相同的经济作物是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分析乙区域在外贸活动中货物运输采用的主要交通方式。
(4)乙区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有哪些?(至少2条)。

读“亚洲水稻的主要分布地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地区。
(2)图示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有:
①气候:;②地形:;③劳动力:
(3)该区发展水稻种植业,在解决人地关系矛盾方面的好处是:
(4)亚洲水稻生产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的原因主要是
(5)亚洲水稻种植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