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图1                     图2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
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
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
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
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              邓小平南方谈话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分)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历史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他怎样的一种情怀?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000多条,"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选906卷,770余万宇,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
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10分)

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学者孔多塞将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作为一个历史阶段。他对这一历史阶段作了如下概述:印刷术的发明,推广了人类的智慧成就,把教育从各种政治束缚和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君士坦丁堡被攻陷后,许多学者迁居欧洲,推动了科学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增进了人们的知识;宗教革命促进了思想自由。
材料二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8-1939年)的历史被有的西方学者称为"焦虑的时代"。
材料三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1)结合材料一分析孔多塞是从什么角度概述历史的?请从不同于孔多塞的角度,简述"地理大发现"的历史影响。
(2)试从材料二中"焦虑的时代"这一角度,概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历史。
(3)推断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各自所用的角度,并结合史实分别加以说明。

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有不同反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避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材料三:电影《我们热爱的家园》是美国在1950年拍摄的一部宣传马歇尔计划的名作,影片描述一个法国小镇的战后生活,最初在二战中被摧毁的小镇难以摆脱战争的痛苦,直到获得美国的财政援助,工厂才恢复了生产,小镇居民才可以正常地生活。
材料四: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图,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如何?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
(3)结合材料三和四,分析电影和漫画的原作者对于马歇尔计划的认识有何不同?他们的认识差异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国际格局?

【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图1 1945年的德国图2 1948年的德国
图1、2为二战后不同时期德国局势示意图。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分别说明图1、2所示局势形成的主要原因。
(2)概括指出图2所示局势的形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