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张俞《蚕妇》)“只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絇丝。”(王安石《促织》)
——摘编自李明伟(清末民初城市社会阶层嬗变研究)
材料二 各通商口岸输入洋纱统计表(1867~1892年)(资料来源:历年海关统计与报告)

材料三 郑观应提出:“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原夫欧洲各国,以通商为大径,以制造为本务。……若有商而无工,徒弃已利以资彼用而已。即今力图设计,切勿薄视商工。……张謇在《代鄂督陈立国自强疏》中指出:“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讲格致(清末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统称),用机器,精制造……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数,御侮自在其中。”
——摘编自《张之洞评传》
材料四  1922年爆发棉纺织业危机,大生纱厂危机严重,当时政府没有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帮助。……日本在上世纪20年代初经济恐慌中采取了大规模的紧急救济措施,为各行业提供经济贷款援助。日本的大型企业、商业银行、股票交易所很快摆脱了困境,在随后的中日纱厂竞争中迅速拖垮了大生。……张謇寻求国外资金的支持,向美国资本家借款不成,大生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
——摘编自傅国涌《大商人》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织妇进行生产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分析1867年~1892年中国进口棉纱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郑观应和张謇主要经济思想的异同。并说明他们的思想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大生纱厂走向衰落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角色。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失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社会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表明的本质是什么?
(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对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某班同学在历史课上开展以“古代、近代中西政治文明”为主题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钱穆《国史新论》
(1)材料中的“这两种制度”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二:近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终都选择了君主立宪制或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和法国作为这两种政体的代表有着各自的特点。根据所学,填写下表。(每空2分,共12分)
(2)填空:


德意志帝国
法国
政治体制

共 和 制
法律基础
德意志帝国宪法

元首及产生方式
皇帝;
;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
权力中心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国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

不同国家因为地理环境、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生活时代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朝和雅典的政治制度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方面来分析材料二关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材料三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
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国家(美国),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相互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摘自《世界文明史》
(3)材料三中英国 “全新的政体”是如何确立的?材料三中美国的是一个怎样的“新的种类的国家”?
材料四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了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德国确立了什么样的政体?材料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国的社会发展带来怎样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认为:如果他(指德国)感到自己在1919年的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因此,正是为了这些原因,除不得已之外,我强烈反对把更多的德国人从德国统治下交由某个其他国家统治.……在当前情况下,我认为最大的危险是德国可能把他的命运同布尔什维主义连在一起……
材料二在巴黎和会上,法国以最明确的方式提出要求,主要有两点:第一,阿尔萨斯必须归还我们,但归还是不应该象根据1815年条约那样分割得支离破碎,应按照1790年前的边界归还我们.这样,我们将在地理上以及矿藏上拥有萨尔盆地.”第二,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
材料三对华盛顿会议在解决中国问题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华盛顿会议是一次失败的会议,它使中国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更加重了中国人民的灾难;第二种观点认为,华盛顿会议使中国收回了许多主权,应肯定这次会议的积极作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一信息,指出英国在巴黎和会上为什么反对过分制裁德国?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二信息,指出法国处分德国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法国为什么这样做?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同意哪种观点,请选择一种观点简要说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表1 第一次世界大战交战国军需品的日生产量(单位:百万吨)


1914年8月1日
1914年9月15日
1917年某日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协约国
同盟国
生铁
22
22
16
25
50
15

19
21
16
25
58
16

394
331
346
355
851
340


材料二表2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和中立国损失和建造的船只

时期
损失的船只
建造的船只
1915年
1,744,657
1,202,000
1916年
2,799,772
1,688,000
1917年
6,623,623
2,937,786
1918年第一季度
1,146,920
870,371
1918年第二季度
963,370
1,243,274
1918年第三季度
892,546
1,384,110


材料三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制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1918年)
请回答:
(1)表一中1917年的数据与1914年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能从这一变化中分析出一战进程中的哪些史实?
(2)英、美著名的海军专家一致认为,德国只要稍多几艘潜艇便能赢得这场战争。表1中哪个时期的数据最能说明这一点?这与德国的什么战略战术有关?后来导致这一战略战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指的这个“开端”的含义及当时促成这一“开端”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