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选项 |
陈述Ⅰ |
陈述Ⅱ |
判断 |
A |
碳酸钠的俗名叫小苏打 |
可中和胃酸 |
Ⅰ错;Ⅱ 对;有 |
B |
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呈弱碱性 |
可中和胃酸 |
Ⅰ对;Ⅱ 错;有 |
C |
SO2具有漂白性 |
能使溴水褪色 |
Ⅰ对;Ⅱ 对;有 |
D |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钙 |
漂白粉可用作游泳池的消毒剂 |
Ⅰ对;Ⅱ 对;有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仅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区分苯和甲苯 |
B.仅用氯化铁溶液可区分苯酚稀溶液和甘油 |
C.仅用硝酸银溶液可验证卤代烃中卤原子的种类 |
D.仅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可区别液态的植物油和动物油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氧化铝、碳酸钠都是常见的胃酸中和剂 |
B.长期摄入肉、蛋、鱼偏多易导致血液偏酸性 |
C.碘酒中的碘因有还原性而起到杀菌消毒作用 |
D.碘盐、铁强化酱油等营养强化剂适合所有人食用 |
在3个2 L的密闭容器中,在相同的温度下、使用相同的催化剂分别进行反应:。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有关数据如下:
容器 |
甲 |
乙 |
丙 |
反应物的投入量 |
3 molH2、2 molN2 |
6 molH2、4 molN2 |
2 molNH3 |
达到平衡的时间/min |
5 |
8 |
|
平衡时N2的浓度/ mol·L-1 |
c1 |
1.5 |
|
NH3的体积分数 |
φ1 |
φ2 |
|
混合气体的密度/g·L-1 |
ρ1 |
ρ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容器乙中反应从开始到达平衡的反应速率为v(H2)=0.3mol·L-1·min-1
B.在该温度下甲容器中反应的平衡常数
C.2c1<1.5
D.2ρ1=ρ2
下图为常温下用0.1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 mol·L-1盐酸和20.00 mL 0.10 mol·L-1醋酸的曲线。若以HA表示酸,下列判断和说法正确的是
A.左图是滴定盐酸的曲线
B.E点时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Na+)= c(A—)
C.B点时,反应消耗溶液体积:V(NaOH)>V(HA)
D.当0mL<V(NaOH)<20. 00mL时,溶液中一定是c(A-)>c(Na+)>c(H+) >c(OH-)
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1.0 mol·L-1的KNO3溶液:H+、Fe2+、Cl-、SO42- |
B.甲基橙呈红色的溶液:NH4+、Ba2+、AlO2-、Cl- |
C.与铝反应产生大量氢气的溶液:Na+、K+、CO32-、Cl- |
D.pH=12的溶液:K+、Na+、CH3COO-、B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