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完成题。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则
A.甲处气温比乙处低 | 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 |
C.丙处气压比甲处高 | D.丙处气压比丁处高 |
若图示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
A.丙代表沉积岩 | B.丁代表岩浆岩 |
C.③代表变质作用 | D.②代表重熔再生 |
若图示为大洋环流示意图,且甲、乙两地全年昼夜基本平分,则②处可能为
A.加利福尼亚寒流 | B.日本暖流 |
C.西澳大利亚寒流 | D.巴西暖流 |
若图示为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则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水循环环节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1985年7月至1990年6月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结构
原因 分类 |
占迁移人 口的比重 (%) |
性别 比 |
原因 分类 |
占迁移人 口的比重 (%) |
性别 比 |
经济性原因 |
56.2 |
217.3 |
家庭性原因 |
34.5 |
39.0 |
工作调动 分配录用 务工经商 学习培训 退休离职 |
11.5 5.9 24.3 12.9 1.6 |
268.4 243.5 223.8 149.7 603.9 |
投亲靠友 随迁家属 婚姻迁入 |
9.9 10.4 14.2 |
75.9 67.4 9.7 |
其他原因 |
9.3 |
215.0 |
|||
合计 |
100 |
123.1 |
(注:性别比是指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如大于100,表明男性人数多于女性;若小于100,则说明男性人数少于女性)
(1)表中所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各种因素中,经济因素迁移人口的比重是。其中又以人员比例最高,且该时期的人口流动与以前主要受国家政策影响不同,主要是以自然地迁移为主。
(2)表中人口迁移的其他原因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
(3)在所有经济性人口迁移中,就性别而言,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在家庭人口迁移中,________性人口数超过________性人口数。这是由男性与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分工不同造成的。
图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后回答: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A类国家主要位于下图中的阶段_________,
B类国家大部分位于下图的的阶段______(选填Ⅰ、Ⅱ、Ⅲ、Ⅳ)
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功能区内只有一种功能 | B.工业区一般集中分布于城市中心地带 |
C.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功能区分化越明显 | D.一个城市只有工业区、商业区和住宅区 |
下图是某城市功能分区的四种方案,最合理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