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民国五年二月《新青年》发表文章说:“击死奥大力(奥匈帝国)之男女两青年耳,竟演成一折天柱绝地维空前之大决斗。始则奥赛二国之睚眦,於是俄人与焉,德人与焉,法人、英人与焉。……如土耳其之弱、如意大利之中立,皆投入战争,惟恐或后。”这说明   (  )
①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爆发的导火线       
②意大利在战争前保持中立
③土耳其追随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作战       
④一战参战国之多、范围之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王希在《原则与妥协》中指出:利用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因此不断得到更新,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该材料反映的是

A.代议制民主 B.联邦制机制 C.总统制政体 D.两党制特色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中对婚姻的定义是“男女之间的结合,是终身的结合,是人法和神法的结合”,这就改变了罗马法中原有的“允许离婚,且不需要什么特别理由和手续”的现状。这一变化说明

A.宗教丰富了罗马法的内容
B.罗马法完全抛弃理性原则
C.罗马法注重保护妇女权益
D.婚姻制度逐渐走向世俗化

土地改革以后,少数农户上升为富裕中农,个别的已成为新富农,土地集中和雇工现象开始出现,党内不少同志产生忧虑,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同时在城市,国营经济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时伏时起,对国家经济生活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党和政府

A.出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抗日战争时期,贵州贵阳人口从12万猛增至35万,商号8年间增加2.82倍,资本扩大115.9倍。1941年7月,经国民政府行政院核准,贵阳由县升格为市。这一记载最能说明

A.贵阳是抗战时期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
B.抗战时期民营企业是受益最大的产业
C.近代中国经济不平衡的状况有所缓解
D.国民政府积极抗战和发展经济的态度

“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 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 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
C. 承担起了民主革命重任
D.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