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与中国大陆
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
——(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材料二 香港中评社2009年1月17日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可以预料,奥巴马执政之初,将主要延续小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台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是,以保持台海局势的相对和平为直接目标,以反对两岸“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为措施,实现维护美国对两岸关系的介入和影响。
材料三 200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总长169.5公里的柏林墙。建成于
1961年8月13日,15道防线隔离着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二战以来德国分裂、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是二战以来世界局势最动荡的一年,形势的迅速发展令人目不暇接。但直到1989年1月19日,东德领导人昂纳克仍坚持“柏林墙还能存在50年,甚至l00年”。谁也不知道,丧钟即将为柏林墙敲响。同年11月9日,柏林墙在东、西德人民的欢呼声中倒塌。11个月后,德国实现了统一,德国历史上痛苦的一章宣告结束。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的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现阶段的对台政策及其主要依据。(4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柏林墙建立及其倒塌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促进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3分)
思想解放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其理论依据却是依据古礼制,不脱离天理之说与纲常伦理之教,却正是源于主流思想儒学,并没能真正解决反专制、限君权的理论基础问题。其思想存在着无法摆脱的内在自相矛盾,缺乏理论的自洽性,只是一种对旧理论作并无新哲学基础的阐发。
而启蒙思想之反专制思想是基于新勃兴的理性主义思考,其限制君权的手段不是恢复古制,而是采取新的手段——分权而达到制衡的目的,其理论基础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强调的人民主权说,其最基本的价值观乃是天赋人权说。启蒙思想是理性主义的重大发展,……并非经由旧的统治思想——天主教思想的异端发育而出。
——丁翀《源头活水来自哲学高度》
材料二有历史学家称,启蒙运动是一个英国问题,又有历史学家认为启蒙运动是一个法国问题,还有人认为启蒙运动本质上是一个德国问题。
——刘建伦《文化史模块教学的几点反思》
材料三“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
——康德(1724——1804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的两个观点,分别说明其产生的经济根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限制君权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别指出“英国问题”“德国问题”的各自的时代背景,并指出 “本质上是个德国问题”的含意。
(3)指出据材料三康德所说的这“一场革命”应该可以指向中国近代史的哪次革命?20世纪初中国又是怎样解决康德提出的这个问题的?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张之洞(1837—1909年),贵州人,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1979年,俄国侵占新疆伊犁,张之洞上《熟权俄约利害折》、《筹议交涉伊犁事宜折》,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l881张之洞任山西巡抚,他整顿吏治,严禁鸦片,胪举人才,编练军队,清查仓库,筹办冶炼局.l889年冬,张之洞调任湖北。筹建汉阳铁厂,后来创办了湖北织布局、纺纱局、缫丝局、制麻局。他还十分重视嫩育,创办和整顿了许多书院和学堂。湖北地区先后成立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武备学堂、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身).1896年,任湖广总督,编练湖北新军,成为当时装备最先进、战斗力最强的新军之一。
纵观张之洞的一生,始终保持着对王朝的忠诚,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以及对教育、实业的发展贯穿他的整个政治生涯.孙中山赞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1)张之洞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位著名的洋务派代表人物?(7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赞誉张之洞为“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8分)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巴黎和会之后,国联仓促成立.国联的主要机构有全体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国联大会由全体会员国组成,每个国家都有一票表决权,大会的决议,除盟约特别规定者外,均需全体一致通过.行政院的决议除盟约特别规定者外,均需一致通过,弃权票和争端当事国的票都不计算在内。
国联拥有42个创始成员国,最多时有58个成员国.美国虽然是倡议国,但因与英、法争夺领导权失败而未参加,而苏联由于英法的仇视而被拒绝加入.国联长期由英法等二流国家操纵。
国际联盟虽然是各国为防止武装冲突、加强普遍和平与安全而建立国际机构的第一次尝试,但在实践中并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二战结束后,国际联盟被联合国所取代。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联成立的历史背景。(9分)
(2)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国联为什么未能遏制二战的爆发。(6分)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武昌起义后,随着封建专制统治的土崩瓦解,国人久被压抑的政治热情和对新鲜事物的浓厚兴趣,犹如决堤的洪水,势不可挡。禁朋党、畏党祸的历史传统不复存在,入党结社以表达自己的政治倾向,渐成时尚。各种社团、政党纷纷建立。时人描绘说:“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近百.”各种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彼此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
材料二 1912年l2月至l913年初国会议席分配表
党名 |
发起人 |
在议会中所占席位 |
政治派别 |
国民党 |
宋教仁 |
392 |
革命派 |
共和党 |
黎元洪 |
176 |
旧官僚 |
统一党 |
程德全 |
24 |
旧官僚 |
民主党 |
汤化龙 |
24 |
立宪派 |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政党政治出现的原因。(9分)
(2)评价民国初期的政党政治。(6分)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20世纪70年代,“英国病,,这一沉疴严重地缠绕着英国。工会实际上是英国最有权势的力量,他们组织罢工的时候没有人敢动,不厌其烦地要求加薪、福利和带薪休假,导致英国庞大的国有企业巨额亏损,产出效率极为低下。
1979年撒切尔夫人登上权力宝座。撒切尔夫人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被称为“撒切尔革命”。这位外表强硬的女人手里拿着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重重地扔在英国议会的讲台上,说:“这就是我们相信的哲学.”她对议员们讲了自由主义的哲学,她妥恢复英国的自由的传统,得到了议员们的热烈掌声。1984年,英国全国矿工联合会发动大罢工,撒切尔夫人用铁腕手段,使工会势力完败,并借此迅速推进国有行业的私有化。
经过十年的革命,企业活力和个人创造力的释放使得英国这个“欧洲病夫”很快焕发活力,经济迅速转入繁荣周期。在英国,恢复私有制和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活力的撒切尔革命成为了英国政治的遗产。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病”产生的原因。(6分)
(2)据材料概括撒切尔夫人改革的特点。(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