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约教授提出:“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中国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他们力图更新并改造国家,使之从一个落后的儒家普世帝国,转变为一个在国际大家庭中拥有正当席位的近代民族国家。”对该观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特别强调了中国奋斗的历史 |
B. 突出了中国人为国为民的主动性 |
| C.把中国与世界作为两个概念对立起来 |
| D.认为中国与世界是互相融合的 |
1984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面向21世纪,在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这不能表明
| A.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 B.日本企图摆脱雅尔塔体制的束缚 |
| C.日本要求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 | D.日本政府将正视历史,勇担责任 |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A.巴黎公社失败时 | B.世贸组织成立时 |
|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 D.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大批朝鲜、韩国民众因为战争而离散。1985年,朝韩双方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离散家属的互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朝鲜分裂根源于民族矛盾的激化②亲人的离散是两极世界下的悲剧③家属的重逢由于美苏冲突的结束④两极格局解体推动朝鲜半岛缓和
| A.①③④ | B.② | C.②③ | D.②③④ |
俄罗斯现任总理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有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普京的“遗憾”主要指
| 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 | B.高度集中体制被打破 |
| C.人民生活水平的降低 | D.超级大国地位的丧失 |
《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对西方国家来说,它似乎意味着现代化的结束……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而是在民族国家之上和之下的层面上对它进行“越位”,从而对它的主心骨——国家主权实行分解。”“修正民族国家”是指
| A.接受马歇尔计划 | B.建立了欧洲共同体 |
| C.加入了世贸组织 | D.掀起了不结盟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