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是今学期我校“秋季球类运动会”活动的标语,初冬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
①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
②请写出一个有关读书的句子,作为鼓励自己阅读的座右铭。(自己创作)
综合性学习
初三某班在学习了语文九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诗歌后开展了“好读诗,读好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分成三个小组开展活动。活动一:为了了解初三学生诗歌的阅读情况,第一小组对本校初三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请分析下面的统计表,用简要的语言说说你从中得出的结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你主动积累诗词名句吗吗?
选项 |
主动 |
需要老师提醒 |
偶尔积累 |
从不积累 |
百分比 |
10.11% |
43.26% |
28.09% |
18.54% |
你是否主动背诵诗词?
选项 |
主动 |
老师要求 |
不太认真背 |
不愿意 |
百分比 |
13.48% |
65.73% |
11.24% |
9.55% |
你课外有兴趣阅读诗词吗?
选项 |
很有兴趣 |
兴趣一般 |
偶尔感兴趣 |
不想读诗 |
百分比 |
11.24% |
25.84% |
25.84% |
37.08% |
结论及建议:活动二:第二小组要求制作一份“好读诗词,读好诗词”手抄报,现收集一些和读诗有关的名言用于制作手抄报,以下是学生收集的名言:
A.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 B.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 |
C.读诗的最佳方法,是把它当诗来读。 | D.腹有诗书气自华 |
E、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F、美学大师朱光潜所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以上名言可编入“读诗作用”板块的选项是
以上名言可编入“读诗方法”板块的选项是活动三:第三小组学《词五首》后,用学到的鉴赏词的方法完成了一首词的鉴赏。
定风波
(宋)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上阕“一蓑烟雨任平生”一句道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下阕“也无风雨也无晴”一句中“风雨”一语双关,既指又指。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①名作犹如缕缕春风,时常叩响我一颗文学爱好者驿动的心弦,名作犹如滴滴甘霖,时常滋润着我一个业余文学创作者干涸的心田。②我又好像一位嗷嗷待哺的婴儿贪婪地吮吸这名作的乳汁,又好像一头初生的牛犊咀嚼着名作的萋萋芳草。③我不停地阅呀读呀,抄呀写呀,写下数以万计的阅读笔记。④我,,,由一个文学爱好者,蹒跚着走向业余文学创作者。⑤是名作激励和启迪着我把在日常生活中所经所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欣然付诸于笔端,形成拙文……句①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应把“”改为“”
句②中“咀嚼”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
请把下面这三个成语的序号依次填入句④中。
A、铢积寸累 B、厚积薄发 C、聚沙成塔句⑤是一个病句,请修改这个句子。
综合性学习。
老字号大多秉承“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古训。在各种媒体上,打过广告的老字号少之又少,老字号的宣传主要依靠百年累积的名气,随着老字号品牌观念的逐步减淡,近年来许多老字号都处于市场的尴尬境地,就经营与管理而言,加强老字号的保护与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后面的试题。
材料一: “老字号”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通常是指有多年成功的经营经历,在一定区域内有良好声誉的商号。此商号以自己极富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的原创产品深受消费者的亲睐。老字号平均都有160年以上的历史,最长的甚至达到三四百年。
材料二:目前,老字号日渐势弱,在发展中有许多制约。“草包金”现象严重。有人说中国货是“草包金”,凭借质量卖钱。缺乏品牌延伸意识。不失时机地实施品牌延伸,借以增加利润增长点,做大市场“蛋糕”,是老字号要思考的问题。法律保护意识差。老字号的名字通常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故事,在产品经营中,名字就是“金字招牌”,但缺乏现代商标保护意识也只能“哑巴吃黄连”。当然缺少现代化经营意识也是老字号发展的桎梏。
(材料来源:《京城“老字号”》)请根据材料一,用四字词语概括“老字号”商号的特点。
请根据材料二所提供的信息,为“老字号”的未来发展提几条建议。
马聚源,坐落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商业街上。是一家久负盛名的中华老字号。在清末民初时北京城曾流传着一个顺口溜:“头戴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由此可见马聚源的帽子在当时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了。它生产的帽子,因用料讲究,做工精细、货真价实、品种齐全、花色繁多而著称于世。
为改变“老字号”的“草包金”现象,帮助马聚源的发展,请你为马聚源写一份广告词。
(要求:不少于一种修辞,字数不超过30字)
请根据划线的句子仿写一句,使其成为排比句。
第四单元是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单元。在《俗世奇人》中,我们看到了冯骥才用幽默的语言塑造了两位神形兼备的民间高手;在《春酒》中,我们读到了琦君用诗化的语言描绘了一位热情大方的善良母亲; 在《云南的歌会》中,。这些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如果你将对“中学生消费心理”问题展开一次校园专题调查,了解现在中学生的消费观,请你从不同角度设计两个问题采访你的同学,并在后面的括号中注明调查目的。
(1)问题:
调查目的:
(2)问题:
调查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