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演变的示意图,仔细阅读分析后,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政治体制是在哪件重要历史事件之后形成的?该体制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2)图二中的政治体制是什么?简要概述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3)扼要概述图二中的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
(4)同图一的政治体制相比,图二政治体制有何历史进步性?
(5)王权在强化过程中与等级代表会议(新型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最后走上对立。请用叙述的方式论证这一观点。
近代中国经济发生了巨人的变化,城市化进程也逐渐加快。在世界现代化过程中,模式也多种多样,各俱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出口物历年海
关报告表
1871—1873年 |
1891—1893年 |
|
茶叶 |
10221![]() |
1055064公担 |
蚕丝 |
37529公担 |
59946公担 |
大豆 |
57506公担 |
760522公担 |
棉丝 |
8486公担 |
290417公担 |
一一摘自陈旭簏《近代中旧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具详,光绪十一、十二年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已难支持;十三年亏折尤甚,统计亏银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
一一摘门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Wu hou注:心情焦灼不安)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一一摘自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1)根据材料一、二、三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
材料四: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l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人,从占人口的5.1%上升6.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一一摘自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2)根据材料四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材料五: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
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3)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4)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美、中两国对各白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
住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卜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近代史上,西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各斩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试指出英、美两国代议制民主的不同形式,并概括两种不同形式各自的特点。
材料二: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攻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文本选举村级委员会
(4)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新时删吣主政治建设的哪些特点。
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发电机和其他电力技术发明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人类进入到信息时代。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的科技成果按照发明的时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最有资格体现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特征的发明是_______。(填序号)
(2)“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世界各地联系更加密切,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的时代,那时也是西方资本主义野蛮扩张,建构世界市场的时代。面对工业革命以来的西方侵略,19世纪的中国先后出现哪些新思想?
(3)科学技术的历史作用从来就是一面双刃剑,无论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还是信息时代的今天都是如此。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说明你对这一观点的认识。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之花,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上图所反映的思想理论指导了哪一场革命运动的发生(1)?这场革命运动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表现有哪些?(3分)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发起的一场运动的名称。请概要指出这场运动的意义。
材料三 ……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
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
——毛泽东
(3)材料三出自毛泽东的哪篇文章?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材料四
1992年1月26日《深圳特区报》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材料三 、四两位伟人的共同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继承,促进了儒家思想的活跃与发展,并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清 《弟子规》
(1)简述材料一涉及儒家的主要思想?分析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材料三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四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
(2)结合材料二、三、四,指出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是怎样批判理学的?
这些思想批判,是在怎样的政治经济条件下萌生的?
材料五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的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指封建社会,引者注)末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3)阅读材料五,结合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和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说明为何“前者是中世纪末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