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5月,周恩来同中科院负责人谈话时指出:“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 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
|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
|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
|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其核心思想是
| A.维护封建礼教 | B.主张学以致用 | C.反对迷信崇拜 | D.抨击腐朽统治 |
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良知之说的突出意义在于
| A.强调了伦理道德的重要性 | B.强调了天理的重要性 |
| C.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 D.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 |
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 )
| A.白话文开始兴起 | B.理学兴盛 |
| C.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
邓小平理论是在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智慧的基础上创立的。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性主要体现在 ( )
| A.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 |
| B.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的结合 |
| C.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
| D.满足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 A.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
| B.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
| C.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
| D.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