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共1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
(qī)嵌盘屈(倾斜嵌叠、曲折盘旋),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设置)州已(通“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bǐ使)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增益)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 (2)不可名状 ( )
(3)凄神寒骨 ( ) (4)以其境过清 ( )下面划线的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2分,只选对一项不得分)( )( )
A.乃记之而去 | B.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 |
C.可为都邑之胜境 | D.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甲】文描写景物,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
①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下见小潭”是近。
②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③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佁然不动”是静,“ ”是动。【甲】【乙】两文划线句子都是写水,试比较两者写法的不同:
【甲】文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乐”字,却又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认为这样写矛盾吗?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12分)
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东方朔②。朔曰:“此非唇舌所争,尔必望济者,将去时,但当屡顾帝,慎勿言!此或可万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侧,因谓曰:“汝痴耳!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帝虽才雄心忍③,亦深有情恋,乃凄然④愍⑤之,即敕免罪。(选自《世说新语·规箴第十》)
【注释】①申宪:申明法令,指执行法令。②东方朔:汉武帝时任侍中。③心忍:心狠。④凄然:形容悲伤。⑤愍(mǐn):同悯,怜悯。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标一处)
汉 武 帝 乳 母 尝 于 外 犯 事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3分)
①汉武帝乳母尝于外犯事()
②当屡顾帝()
③母既至()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帝岂复忆汝乳哺时恩邪!从上文看,东方朔的“智慧”表现在哪里?(3分)
文言文阅读。(11分)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4分)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2) 一食或尽粟一石()
(3) 其真不知马也() (4) 执策而临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琴也。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乙】钟弱翁所至,好贬驳榜额字画,必除去之,出新意,自立名为重书之,然书实不公,人皆苦之。尝过庐陵一山寺,有高阁壮丽。翁弱与僚属部曲①拥立,望其榜,曰:“定惠之阁”,旁题姓名漫灭。弱翁放意②称谬,使僧梯取之,拂拭就视,乃鲁国颜真卿书,弱翁顾谓曰:“似此字画,何不刻石?”即令刻石,侍者以为笑。
【注】①部曲:侍从兵士。 ②放意:随心所欲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詹适弹琴(正好) | B.即老人所贻(遗留) |
C.使僧梯取之(用梯子) | D.拂拭就视(靠近) |
下列句子中价电子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詹予以金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B.因请观之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C.乃鲁国颜真卿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D.传者以为笑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
②即令刻石,侍者以为笑。詹喜琴,钟好字,而两人的品性有何不同?请结合文中材料作简要评析。
《岳阳楼记》
……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解释划线字。
属予作文以记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去国怀乡()吾谁与归()翻译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哪两种心情?(用原文回答)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指的是具有什么样思想的人?暗指谁?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⑴月色入户。户:
⑵盖竹柏影也。盖:
⑶止午、未、申三时。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工: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