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乙】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⑴月色入。    户:            
竹柏影也。  盖:            
午、未、申三时。 止:            
⑷其实湖光染翠之。 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⑵安可为俗士道哉?
【甲】【乙】两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分别是什么?同是描写月色,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⑴写月语句
⑵描写方法
【甲】【乙】两文篇末的议论分别表露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或感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题目(14分)
【甲】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节选自张岱《于园》)
【乙】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沆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⑤,乃矍⑥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节选自《新唐书 王勃传》)
【注释】①宿:事先。②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 ③勃:指王勃。 ④沆然:轻松、愉快之意。这里是不客气的意思 ⑤语益奇:(勃文)语言更加奇特。 ⑥矍(jué)然:惊惶的样子。 ⑦属(zhǔ)文:写文章。
下面哪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

A.实奇俱假山显
B.宿命婿作序遽契
C.其中置之其
D.次日临政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
(1) 都督大滕王阁( )
(2) 吏伺其文辄报( )
⑶ 不一字( )
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
(2)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用“/”画出下面句子该停顿的地方。
引被覆面卧
【甲】文段选自《于园》,其作者在原文的结尾处写道:“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有同学认为,文章课题是“于园”,此处却又写到了瓜洲众多的园林亭榭,这样就冲淡了于园在读者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你赞同这样的说法吗?试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文: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文:梁君①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弓②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③公孙袭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怒曰:“袭不与其君而顾他人,何也?”公孙袭曰:“昔齐景公之时,天大旱三年,卜④之,曰:‘必以人祠⑤,乃雨。’景公下堂顿首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者方千里,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⑥!”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庙门,呼万岁,曰:“幸哉今日也!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选自刘向《新序·杂事》)
注释:①梁君:即魏国国君。②彀gòu弓:拉开弓。③御:车夫。④卜:占卜,古时迷信活动。⑤祠:祭祀。⑥无异于虎狼:跟虎狼没两样。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
读之竟日()他日补旧纸()
用其人()必以人祠,乃()
选出下列划线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太祖常劝读书瓜洲诸园亭,俱假山显
B.复奏初匠师其言,塔遂定。
C.跪拾之以归袭不与其君顾他人
D.凡吾所以求雨者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译文:
(2)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人,袭谓主君无异于虎狼!
译文:
(3)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译文:
甲文中的赵普是一个“”的良臣,乙文中的公孙袭讲故事的目的是想讽劝梁君“”(用原文语句填空)。

阅读《宋仁宗忍饿》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宋仁宗一日晨兴,语近臣曰:“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侍臣曰:“何不降旨取索?”仁宗曰:“比闻禁中每有索取,外面遂以为例。诚恐自此逐夜宰杀,以备非时供应。则岁月之久,害物多矣。岂不可忍一夕之馁,而启无穷之杀也。”
【注】①兴:起身。② 比:最近③禁中:皇宫里。④诚:实在。⑤逐:每。⑥馁:饥饿。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近臣()②比禁中每有索取()
③诚自此逐夜宰杀()④岁月之久()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一夕之馁

A.石青糁之(《核舟记》) B.纸灰之类(《活板》)
C.千里之能(《马说》) D.何陋之有(《陋室铭》)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诚 恐 自 此 逐 夜 宰 杀
翻译下列句子。
(1)昨夕因不寐而甚饥,思食烧羊。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魏学洢《核舟记》)
从“宋仁宗人忍饿”这个故事中你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
[注]魏武:魏武帝,曹操 床 : 古时一种坐具,指坐榻。
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
②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阅读《马说》,完成下面题目。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哪两组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或用法相同?(4分)【】【】

A.一或尽栗一石;不饱
B.食不能尽其材;吾欲辱(《晏子使楚》)
C.之不以其道;执而临之
D.策之不其 ;可调素琴(《陋室铭》)

E. 且欲与常马等不得;潭中鱼百许头(《小石潭记》)
文章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千里马”被摧残埋没体现在哪些方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强调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的作用,韩愈用伯乐、千里马比喻什么?你对二者的关系有什么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