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品读。(共2分)
山 中 留 客
张 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首句中的“弄”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这个字在诗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诗歌赏析。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人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
(2)请你简述这首咏史诗说明的道理。
诗词赏析。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品析最后两句诗。
诗词欣赏
过山农家
唐·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后两句诗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一)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注】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注】潇湘:潇水在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下列关于这首诗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醉别江楼橘柚”,直叙其事,并交代了地点和季节。 |
B.“江风引雨入舟凉”,写出了诗人迎风沐雨的畅快。 |
C.诗人想象,朋友不久就要到达潇湘,那时夜泊江上,孤月高悬,两岸猿啼声声入梦。 |
D.末句的“长”字写猿声,使人想起《三峡》中的“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阅读唐代诗人李颀的《送魏万之京》一诗,完成下列题目。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①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砧声:浆洗衣服后为穿着舒适把衣服捣柔软些的声音。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闻游子唱离歌:游子,泛指出外远游的人,即作者李颀。离歌,离别之歌。 |
B.云山况是客中过:对于游子而言,云山带来的是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之感。 |
C.关城树色催寒近:运用拟人,城头那已经开始枯黄的树叶是在催促严寒快点到来。 |
D.御苑砧声向晚多:秋深了,天凉了,人们在忙着准备御冬的寒衣 |
(2)请写出颔联中表现季节的词语,并分析这些词语对表现情感的作用。
(3)尾联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