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该图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
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
在AB线上的地质构造类型为( )
A.背斜 | B.向斜 | C.地堑 | D.断层 |
关于该段河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下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
B.河谷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
C.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流向 |
D.该地质构造不利于修筑隧道 |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下列小题。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温室效应 | B.热力环流 |
C.海陆热力差异 | D.风的形成 |
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图中a为等温线,b为锋线且向偏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读图回答下列小题。图示地区()
A.位于北半球,b为冷锋 |
B.位于北半球,b为暖锋 |
C.位于南半球,b为冷锋 |
D.位于南半球,b为暖锋 |
当前()
A.甲地受锋面影响,气温降低、风力增强 |
B.乙地受锋面影响,阴雨连绵 |
C.甲地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日较差较大 |
D.乙地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压高、气温低 |
2011年11月28日上午10时(当地时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港口城市德班召开,会议计划为期12天。读下面两图,回答下列小题。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
A.28日18时 | B.28日4时 |
C.28日16时 | D.27日23时 |
图中A、B、C、D为“二分二至”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会开幕那天,有关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以及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正确的说法是()
A.E处,南半球 B.F处,南半球
C.E处,北半球 D.H处,南半球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镇江正午太阳高度接近一年中最小值,昼短夜长,昼渐长、夜渐短 |
B.德班正午的树木影子朝南 |
C.东亚地区盛行东南季风 |
D.南极处于极夜期间 |
属于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的是()
①燃烧矿物燃料②太阳活动③毁林④焚烧秸秆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①③ |
我国统一采用的北京时间是()
①北京所在经线的地方时②东经120°经线的地方时
③北京所在东8区的地方时④北京所在东8区的区时
A.①② | B.①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一条河流沿北纬35°自西向东流去,河岸受冲刷的情况是()
A.南岸受冲刷最强烈 | B.都很强烈 |
C.北岸受冲刷最强烈 | D.都不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