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思想家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削灭也。……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从中可见,该思想家主张
A.打破保守观念,为新文化营造空间 | B.剔除传统糟粕,重建儒家信仰 |
C.宣扬改革理念,为康梁变法造声势 | D.遵循进化理论,任凭自然选择 |
台湾版教材有这样的表述:《道德经》认为文明是人类痛苦和罪恶的源泉。人类的智慧越高,知识越丰富,则痛苦和罪恶也就越大。下列哪一思想家的观点与其截然相悖
A.泰勒斯 | B.普岁塔哥拉 | C.苏格拉底 | D.亚里士多德 |
马克思曾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从文明演进角度看,中国古代科技的主要影响是
A.导致骑士阶层的衰落 | B.促进欧洲殖民扩张 |
C.有助于宗教改革的开展 | D.推动欧洲社会转型 |
1953—1961年,美国工业的年增长率为2.3%,而共同体6国的年增长率则为7.8%;在西方国家的出口贸易总额中,美国从1947年的32.5%下降至1962年的17.3%,而共同体6国则从1947年的11.4%猛增至1962年的27.6%。以上数据最能说明
A.区域集团化更有利于经济发展 | B.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
C.资本主义世界两足鼎力局面形成 |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
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100%和97%。到2005年,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变为1.2%、5.9%和2.7%。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 B.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 | D.公司制改革增强了国企活力 |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下列有关四次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集体土地所有制 |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
C.“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享有土地的所有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