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划线字词。
(1)物外之趣 (2) 果如鹤唳云端
(3)鞭数十 (4)项为之强 翻译句子。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以丛草为林。简述作者回忆了童年哪几件趣事?
作者童稚时,时有物外之趣,关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句子回答)
请从文中找出两个成语。 、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理解联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亦不详其姓字(详细) | B.每有会意(体会、领会) |
C.期在必醉(期望) | D.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辈、同类) |
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是()
A.兹若人之俦乎? | B.或置酒而招之 |
C.无怀氏之民欤? | D.葛天氏之民欤?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文章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鸢飞戾天( )窥谷忘反( )负势竞上( )经纶世务( )翻译下列句子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本文总领全篇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
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谢安赴宴
桓温伏甲①设馔,广延朝士,因此②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王曰:“晋之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仿作洛生咏③,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
【注释】①桓温、谢安、王坦之:均为人名。伏甲:埋伏士兵。 ②因此:趁此。③洛生咏:晋时洛阳一带的读书人吟诵诗文的音调。下列句中划线的字的解释有误的是哪一项()。
A.广延朝士邀请 | B.相与俱前前面 |
C.乃趣解兵通“促”,立即,赶快。 | D.当作何计计谋 |
对划线句“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坦之非常惊慌,渐渐地在脸色上看出来。 |
B.王坦之惊慌的模样,渐渐地在脸色上看出来。 |
C.王坦之非常惊慌,渐渐地从脸色上显露出来。 |
D.王坦之惊慌的模样,渐渐地从脸色上显露出来。 |
桓温“伏甲设馔”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从文中可以看出谢安是个怎么样的人?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划线的词语。
(1)负(▲)势竞上 (2) 互相轩邈(▲)(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4)造(▲)饮辄尽(6)食(▲)之不能尽其才(6)先生不知何许(▲)人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文言阅读(14 分)
【甲】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碎裂案牍掷地()(2)卒用其人()
(3)太祖素恶其人()(4)久之不去()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2)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用斜线(∕)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1)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2)两段文字,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