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注疏》中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文中把“不娶无子”列为最大的不孝是受什么制度的影响
| A.世袭制 | B.分封制 | C.宗法制 | D.礼乐制度 |
从隋唐到明清,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主要反映了
| A.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
| B.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加强 |
| C.农村耕地面积的扩大 |
| D.农业专业生产区域的形成 |
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军机大臣由皇帝挑选的亲信充任 |
| B.军机处能接触军国机要 |
| C.标志着我国君主专制统治发展到顶峰 |
| D.军机处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 |
“时方镇缺守帅,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史、通判,为之条禁,文薄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这段文字反映出北宋控制地方的基本思路是
| A.派文臣取代武将 |
| B.裁撤节度使 |
| C.分化地方权力 |
| D.控制地方财政 |
秦汉时越南输入到中国的主要是象牙、犀牛、珍珠等物品,而中国向越南输出的主要是铁犁牛耕技术、水利工
程技术,这种差别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 A.中越两地人民生活习惯的差别 |
| B.中国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 |
| C.中越两地生产力水平的差别 |
| D.中越两地物产的差别 |
下表为“文革”期间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这些数据表明
| 年份 |
1967 |
1968 |
1973 |
1975 |
| 比上年增长 |
一9.6% |
一4.2% |
9.2% |
11.9% |
| A.“文革”时期工农业产值时落时起 | B.“文革”对工农业生产的冲击是有限的 |
| C.九一三事件后,经济迅速回升 | D.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时经济迅速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