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20世纪中国的国际形象的转变过程概括为三句话,即“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其中标志着中国“醒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 B.洋务运动 | C.辛亥革命 | D.新中国的成立 |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 | B.封建社会 | C.君主专制制度 | D.中央集权制度 |
周恩来说:“共产国际的领导同志都还担心我们离工人阶级太远了。我说我们在农村里经过长期斗争的锻炼,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完全可以无产阶级化。共产国际的一些同志听了之后大哗,不以为然。”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中国工人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 | B.共产国际反对农民参加中国革命 |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D.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 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 B.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 |
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 D.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
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
C.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D.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
康有为在《进呈法国革命记序》中说:“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臣交祸之据,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全国 ……绵祸八十年……臣窃观近世万国行立宪之政,盖皆由法国革命由来,迹其乱祸虽无道已甚,而时势所趋,民风所动,大波翻澜,回易大地,深可畏也。”下列各项,符合康有为本意的是
① 认为万国行立宪之政是世界潮流② 认为用革命暴力来改变政治制度会引发祸端
③ 认为法国革命推动了各国的政治改革④ 认为君主专制的官僚体制导致君臣交祸
A.①②③ | B.①④ | C.②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