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曾先后肩负民主革命使命 |
B.划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依据是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 |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
D.新中国的诞生,标志着民主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 |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
1894年 |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
1903年 |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
1913年 |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恩格斯针对甲午中日战争曾预言:“它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的但却是逐渐的革命化,意味着大工业和铁路等等的发展使农业和农村工业之间的旧有联系瓦解”。此后符合预言中“革命化”确切含义的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
B.爱国人士大力倡行“实业救国” |
C.北洋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D.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初步发展 |
史学界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国家对乡村的治理主要通过宗族、乡里组织、士绅阶层进行,基层社会的自治化倾向越来越强。这表明()
A.乡里组织是明清时期成立的乡村自治组织 |
B.国家政治体制上的中央集权严重弱化 |
C.宗族、士绅阶层成为动摇封建统治的重要力量 |
D.国家控制与乡村自我管理相结合,共同维护基层社会秩序 |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该材料中“上从其计”的结果是()
A.抚慰了异姓功臣 | B.强化了君主专制 |
C.提高了诸侯力量 | D.加强了中央集权 |
有人说:“真正杀死苏格拉底的不是民主本身,虽然民主的确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民主的审判,是背离了司法自身灵魂的雅典司法。”这句话意在说明古代雅典()
A.民主是多数人的暴政 | B.民主审判与司法独立相悖 |
C.民主政治是较完美的 | D.不成熟的是司法而非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