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郭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
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
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
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丝——银”对流出现的国际背景主要应该是()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的完成
C.殖民扩张的加剧 D.鸦片战争的爆发

《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这一规定表明《十二铜表法》()

A.保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限制贵族的特权,维护平民的利益
C.保护物品所有者的私有财产权
D.已经发展到罗马法的成熟阶段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讲到:“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公民具有同一血缘 B.公民是政治统治集团成员
C.公民具有献身精神 D.形成了公民共同体

十年间,中国平均关税从2001的15.3%下降至9.8%,并且进一步简化进口管理,进一步完善进口促进体系,进一步提高贸易便利化的程度,基本上取消了进口配额管理。导致以上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B.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
C.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后,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压力和挑战

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 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